中国有高度发展的政治体系和学术体系(《大禹谟》一)

作者: 翟玉忠 赵雪彩   发布时间: 2023-11-22

经义:

《大禹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宋儒高度推崇的“虞廷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出自本篇。

“大禹谟”,大,是伟大之意。孔安国传称“禹称大,大其功”。古人重事功,用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衡量其德行,不仅应用于选举制度中,也应用于祭祀、乃至名号等方方面面。“谟,谋也”,谟是谋略的意思。《大禹谟》是大禹、皋陶、伯益三人在帝舜面前讨论治理天下的方略。史官因此写下了《大禹》《皋陶谟》《益稷》。据《尚书·小序》:“皋陶矢(矢,和下面的“成”都是陈述的意思——笔者注)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大禹谟》是中国古典政治学的核心经典,“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突显了先贤对“以民为本”的政治治理的重视。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人的治理、治道是中华文明的中心,这与西方以神和宗教为中心的文明迥异。

在中国文化中,百家务为治,百家皆言道——治即政治,道即治道。三代以前,政统、学统、道统合一,政教不分,政道不分。所以开篇大禹谈舜时天下大治,就说德行教化已普及四海,“文命敷于四海”;《禹贡》谈到大禹平天下的业绩也说:“声教讫于四海。”

正因为三代中国有了高度发展的、大一统的政治体系,才有了高度发展的、大一统的知识体系。

为何四千多年前,先贤就如此重视政治共同体的建设呢?因为当时中国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巨型政治经济有机体,要将东亚大陆上人口众多、具有不同信仰习俗的族群凝聚为一个整体,就必须建立起超越血缘、地域、信仰习俗的政治体系和知识体系——这是中国政治和学术早熟的根本原因。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在孔子那里,发展为“人道,政为大”的思想。

据《孔子家语》和《礼记》等书,孔子和鲁哀公曾深入讨论政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孔子家语·大婚解》记载,有一次孔子和鲁哀公在一起谈话,哀公问,治理民众的方法中哪方面最为重要?孔子听到这番问话,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他认为国君问到了重点,这是百姓之福。孔子回答,治理民众的方法政事最为重要,政治路线是第一位的。所谓政,就是正,首先要国家元首的政治路线正确,百姓也会跟着去做。如果政治路线不正确,百姓将无所适从。之后孔子又提出,古人治理政事,又以爱人最为重要,要做到爱人,就要讲究礼法。文中说:“孔子侍坐于哀公,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愀然, qiǎo rán,形容神色变得严肃——笔者注)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孔子又提出“天道敏(敏,勤勉,致力于——笔者注)生,人道敏政”“礼者,政之本也”。《礼记·中庸》节录了《哀公问政》的主要内容。

对政治治理的重视催生了中国高度发展的政治理论、政治体系和知识体系。当今诸多学者割断中华五千年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联系,表面上大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则“以今非古,以洋释中”,动不动就指责中国政治体系、学术体系如何落后、专制、无用。说到底,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对西学的迷信!

经文: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语译:

本文所记之事是根据古代史家严谨的口耳相传内容整理而成。大禹说道:“道德教化已经普及四海,人们都以古圣王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传统。”又说:“君主和臣子如果都能明白治理国家的艰难,勤勉为政,全力以赴,这样国家就能治理好,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也乐于遵守社会道德。”

舜说:“你说的很对,如果真是这样,好的意见不被埋没,贤能的人能够为国家所用,天下就会太平。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考察百姓生活,听取百姓的心声,给孤苦无依的人以生活保障,帮助贫穷的人,只有尧能够做到这些。”

伯益说:“唉!尧帝圣明、智慧,文韬武略,他的德政得到了广泛推广。在上天的眷顾下,尧帝治理四海,成为天下的君主。”

禹说:“遵从正道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和人民受益。违背正道,就会产生灾祸。遵循正道和违背正道带来的影响显著且迅速。”

伯益说:“我们要保持警惕啊!时刻谨慎就不会出现差错,还要遵循法规制度,不能过分沉湎于安逸,不能过分贪图享乐。坚定信任贤人,果断摒弃小人。犹豫不决就不能有所成就,深思熟虑才能使事业兴盛。不违背治道使百姓满意,不骚扰百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勤勤恳恳不懈怠,周边各族自然都会来归顺。”

大禹说:“君主您仔细想想,伯益说的很对啊!具备良好德行的人施善政管理国家,百姓就能生活得好。金木水火土谷是民之本,国之基,都要整治好;倡导好的社会风气,发展生产,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社会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就会歌颂君王的政德。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劝诫百姓,用刑罚来监督他们,再用舆论宣传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这样社会就不会向坏的方向发展了。”

舜说:“很对啊!水患治理好了,上天风调雨顺。‘六府’‘三事’官职设置、政策法规十分恰当,国家长治久安是万世之利,这是你们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