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为万世立法,不只是文献汇编(《秦誓》)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3-08-15

经义:

只有经史相参,我们才能透彻理解经义。

《秦誓》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出兵攻打郑国,此时郑国君主为郑文公,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前往秦军大营,游说秦穆公,瓦解分化晋秦联军,秦穆公接受烛之武的建议决定撤兵,并暗中与郑国结盟。秦国退兵,但留下三位秦国大夫杞子、逢孙、杨孙留在郑国,协助郑国做好防务。本来,这是秦穆公控制郑人的一招,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两年后,杞子突然从郑国派人告诉秦穆公:“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把兵开来,可一举占领其国都。”秦穆公咨询老臣蹇叔。蹇叔说:“使军队疲劳去侵袭远方,我没有听说过。军队疲劳,力量衰竭,人家有防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费了力气不讨好,士兵定有抵触情绪。而且行军走一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听信了杞子,根本不在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率军从东门外出兵。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视,我看到军队出去而看不到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老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坟上的树已经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在军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抵御我军,殽山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桀的祖父皋的坟墓,北陵,周文王在那里避过风雨。你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去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由于后来知道偷袭不成,所以只好灭了晋的滑邑后回返,路上在崤遇到晋军伏击,结果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后来侥幸逃回。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将军回国,秦穆公穿上白色丧服在郊外等候,面对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大哭说:“我没有听蹇叔的话,使你们受到侮辱,这是我的罪过。”并作了《秦誓》,向君臣真诚检讨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书序》也说:“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尚书》乃王者之书。宋代以来,许多学者对于先哲何以将鲁侯、秦侯的誓词编入《尚书》感到不解。这是因为,国家作为统一的整体,诸侯与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诸侯强大,善于治国理政,才能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所以先哲将《费誓》,《秦誓》收录,作为后世效法的榜样。西汉孔安国解释《费誓》书序时说:“鲁侯征之於费地而誓众也。诸侯之事而连帝王,孔子序《书》,以鲁有治戎征讨之备,秦有悔过自誓之戒,足为世法,故录以备王事”。

圣人编辑《尚书》,欲为万世立法,用心良苦,岂只是文献汇编!

当代人知否?知否?

经文: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 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如流,是惟艰哉。’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始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多有之。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阢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

语译:

秦穆公说:“啊,大家保持安静,认真听我讲话。我今天对你们的讲话极为重要。古人说过:‘人若总是随心所欲,对他人的建议置若罔闻,就会犯错误,责备别人不是难事,难得是被责备的人从善如流。’我担心的是,如果做出不当的决策且付诸实施,时间流逝,不会再回来,想挽回损失是不可能的。”

“我现在十分尊重年轻谋臣们,忽略了老臣们的建议,所以那些已经退休的谋臣,说我不能接受他们的教诲。即使事实如同老臣们所言,主观上我仍认为,有关国家大计,如果在征求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大臣的意见后,再做决策,就不会犯错误。

“那些白发苍苍的善良谋臣们,虽然他们的体力心力大不如前,我仍应该亲近他们。雄健勇猛的将帅们,他们驾驭战车和射箭的技术高超,作战能力极强,但是仅有猛将,缺乏战略谋划,我仍然没有实现目标。现在我才认识到,一些肤浅的花言巧语,对我很有迷惑性,导致做出错误决策,我对这些肤浅之人确实信任得有些过分。

“我暗自思量,得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胸怀宽广,忠于国家最高利益,相对于这个品质,其他技能不重要。别人有能力,就如同他自己有,别人德才兼备,他不但开口称赞举荐,而且是发自内心赞叹。只有这样宽宏大量之人,才能造福我的子孙和民众,更有利于现在的国家治理。而更多人则妒忌专长之士,想尽办法阻止德才兼备之人服务于国家。这些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之徒,会给我的子孙和民众带来灾难,这些人是国家的危害。任用了一个不该任用的人,会造成国家的动荡不安。任用了一个值得任用的德才兼备之人,会将国家治理得繁荣安宁。所以,知人善任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