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侯维护天下大一统和平秩序,贡献巨大(《文侯之命》)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3-08-05

经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晋、秦等诸侯大军的护卫下东迁洛邑,开启了东周五百多年动荡不安的历史。

《文侯之命》是周平王为表彰晋文侯维护国家一统功绩的册书,是东周历史的重要见证。正是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不再能够承担天下共主的职责,诸侯势力不断坐大。“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大一统天下秩序崩溃,最终形成春秋战国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局面。

晋文侯维护天下大一统和平秩序,贡献巨大。这在《国语·郑语》中曾明确提及。当时秦、晋、齐、楚迭相崛起,秦襄公因为辅佐平王东迁有功,不仅获得了西周丰、镐地区的土地,还被命为诸侯,秦国从此兴盛起来。齐楚两国也开始不断开疆拓土。而晋文侯迎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定鼎天下之功。《国语·郑语》上说:“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伯,通“霸”——笔者注),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濮,指百濮之地,是先秦时期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族群——笔者注)。”

《左传·隐公六年》周执政大臣周桓公(又称周公黑肩)强调要善待郑人,因为周朝东迁依靠的是晋国与郑国,可见晋国在东周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性。故事是这样的:郑庄公第一次到成周朝见周桓王,桓王对他不加礼遇。周桓公就对桓王说:“我们周朝东迁,依靠的是晋国与郑国啊。好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的诸侯惟恐来不及,何况不加礼遇呢?郑国不会再来了!”文中说:‘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蔇,音jì,至、及——笔者注),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历史上晋文侯与周王为何人,有二说:一为《史记·晋世家》所说,是周襄王(前651-前619)命晋文公为侯伯发布的命书; 二为周平王(前770-前720)命文侯为侯伯的命书。显然司马迁搞错了,因为《文侯之命》明确称“文侯”,而非“文公”; 又称其名为“义和”,而非晋文公的名“重耳”。唐代司马贞对《史记·晋世家》中的错误考证甚详:“《尚书·文侯之命》是平王命晋文侯仇之语,今此文乃襄王命文公重耳之事,代数悬隔,勋策全乖。太史公虽复弥缝《左氏》,而系家颇亦时有疏谬。裴氏《集解》亦引孔、马之注,而都不言时代乖角(乖角,矛盾,违背情理——笔者注),何习迷而同醉也?然计平王至襄王为七代,仇至重耳为十一代而十三侯。又平王元年至鲁僖二十八年,当襄二十年,为一百三十余岁矣。”(《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72页)

司马迁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因为他写《史记·晋世家》时,用了《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文公向周襄王献俘的相关内容,《左传》特别提到“用平礼”,即用周平王享晋文侯仇的礼享晋文公——结果他竟将两件事搞混淆了。

本篇《书序》也说:“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孔安国进一步解释说:“所以名篇,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立而东迁洛邑,晋文侯迎送安定之,故锡命焉。”显然,《书序》和孔安国传所说正确——我们不可以简单指斥其为“伪作”。

经文: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

“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

“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一鬯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语译:

周平王说:“尊敬的族父义和,回顾周朝的历史,因为光耀天地的伟大文王和武王能够谨慎治国,努力造福民众,他们的功德之大,上感动天地,下深得民心。因此上帝将再次一统天下的使命赋予文王、武王。公卿大夫们能对先王正确辅佐、引导,先王也能采纳众公卿的各种谋略和建议,所以先王才能顺利建立周朝,安稳治理天下。”

“唉,很不幸,我在上天给周朝降下大祸患的情况下即位。我不曾广布福泽于民众,这时却有很多部族侵略周朝。现在王室的治事大臣们,缺乏老成持重者,我本人很难胜任天子之职,只能依靠你们这些祖辈或者父辈的诸侯国君了,希望大家多多体恤王室,为天子分忧。有你们的支持拥护,我便能正常履行天子之职,治理天下。”

“族父义和,你能继承祖先康叔的精神,光大了康叔的功业,治理好文武百官,最先联合众诸侯国辅助我,这种行为是继承光大祖先的功德。你有很多优点,最大的优点是在周朝王室陷入艰难之际,保卫天子,我必须嘉奖像你这样的人。”

周平王说:“族父义和,希望你回晋国后整治好军队,安定晋国。我赏赐给你一卣香酒用以祭祀祖先。再赏赐给你一副红色之弓,一副黑色之弓,一百支红箭,一百支黑箭,四匹马。回去吧,回到晋国后,要安抚晋国周边的夷狄,亲近本国民众,关爱民众,让民众过上安宁的生活,千万不要贪图安逸,荒废政事。只要专心致志治理好晋国,你就能成就自己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