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仅是大教育家,还是大法学家(《吕刑》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3-07-22

经义:

周穆王最后再次重申“明德慎罚”(《尚书·康诰》)的重要性。

他强调,治国理政离不开法制,“有德惟刑”、“哲人惟刑”;一切案件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无疆之辞,属于五极”。

历史表明,三代的法治精神并没有被后人很好地继承下来。秦汉以后,有一股将法治与德治,礼与刑对立起来的潮流,这对法治的破坏作用相当大。明清两朝,国家法务甚至成为刑名师爷的事。

孔子作过鲁国最高执法长官大司寇,他主张先礼教然后刑罚,但绝不是轻视、否定法治。《尚书·吕刑》中说“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孔子指出,这句话是说先有礼教再有法教。古代教化,就是先礼教,再施之以刑罚,这样刑罚才会少用。而当今正好相反,不讲礼只重刑,结果犯法的人就多。西汉伏生《尚书大传》记孔子言:“古之刑者省之,今之刑者繁之。其教,古者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也;今也反是,无礼而齐之以刑,是以繁也。《书》曰:‘伯夷降典礼,折民惟刑。’谓有礼然后有刑也。”

《管子·权修》说:“教训成俗而刑罚省。”孔子还用蛮人吴越与中国礼俗相比较,证明礼教对于法治的重要作用。只有礼义流行,刑法才能真正施行。《尚书大传》记载:“子曰:‘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其刑重而不胜,由无礼也;中国之教,内外有分,男女不同椸枷(yí jià,意思是衣架——笔者注),不同巾栉(jīn zhì,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笔者注)。其刑重而胜,由有礼也。语曰:夏后不杀不刑,罚有罪而民不轻犯。”

孔子不仅是大教育家,还是大法学家。他主张法律要有稳定性,从审判过程到法律条文都是这样。孔子感叹殷人的法律有章可循,春秋乱世法制混乱:“‘兹殷罚有伦’,今也反是,诸侯不同听(听,议狱,断案——笔者注),每君异法。听无有伦,是故知法难也。”(《尚书大传》)

《吕刑》多次强调执法用“中”,用“中”指用刑适当,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不是不用重典、不能轻罪重罚,而是要根据不同案情,不同时代,掌握量刑的轻重。当案情不能确定时,要从轻;在民心浮躁的乱世,要用重刑,以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

孔子身处礼乐崩坏,社会秩序大乱的春秋时代,所以他行政风格刚猛,用重典治国,这是鲁国大治的根本原因。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做鲁国的大司寇并代理行使宰相职务,他执掌朝政七天就依法诛杀鲁国名士少正卯,且公开在宫殿门外行刑,在朝廷上暴尸三日。

弟子子贡对此感到不解,他向孔子进言:“这个少正卯是鲁国名人啊,现在老师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可能有些失策吧?”孔子回答,根据礼制,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行为怪僻而又坚定固执;言语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对怪异的事知道得过多;言论错误还要为之润色。这五种大恶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免不了受正人君子的诛杀。少正卯五毒俱全,不可不及早除掉。《孔子家语·始诛》:“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此乃人之奸雄,有不可以不除。’”

《礼记·王制》记录古代帝王治理天下的各种制度,包括“四诛”,其中之一就是:“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孔子杀少正卯,显然有其法律依据。

孔子为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才对名大夫公开行刑,暴尸于朝。结果鲁国大治,乃至社会上“路不拾遗,男女分途”。(《史记·孔子世家》)

《淮南子·氾论训》将孔子作为“善罚者,刑省而奸禁”的典范。文中说:“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吕刑》说“刑罚世轻世重”,孔子“执两用中”,量刑该重就重,可谓得此真精神!

经文: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惟人命。天罚不,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尚明之哉!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语译:

周穆王说:“哎,各位诸侯国君和同姓官员们,你们要慎重对待诉讼刑罚问题。我今天的讲话特别强调敬畏。之所以必须谨慎对待刑罚,是因为要想造福于民,刑罚不可或缺。上天养育万民,我们的政权要在人间配合上天,替天行道。审理案件时,应该明查一面之词,要想治理好,你们必须全面公正地听取诉讼双方的供词,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以谋私利。受贿所得的财物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只能给你带来惩罚,如果你们受贿,我会像惩罚庶民一样将你们绳之以法。你们要永远以敬畏之心对待刑罚。我们替天行道,不是上天不公平,而是犯罪者自取其辱。如果我们不严惩受贿者,天下万民就不能享受善政。”

周穆王接着说:“哎,后代子孙们,你们以后用什么来引导自己呢,难道不是纯洁的品德吗?对于民众的诉讼案件,要仔细审察呀!治理国家离不开诉讼和刑罚。审理案件时,要仔细认真研究形形色色的案件和讼词,做到刑罚符合五刑等法律条文的规定。如果案件都能判决得公正适当,那就是善政。你们辅助天子治理万民,必须重视刑罚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