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运衰落的根子在于文化衰弱(《武称》一)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3-04-04

经义:

明清学者早就注意到,《逸周书》中有多篇兵家文献。近人刘起釪先生认为《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柔武》《武顺》《武寤》《文政》《武纪》等十余篇,皆是战国兵家之作。(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7页。)

这引起了迂腐理学家们的“惊诧”。在他们看来,西周圣王的仁义之师,根本不需要谋略,甚至连情报工作、间谍都不需要!这种理想主义的战争观在孟子对《尚书》类文献的评价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据《孟子·尽心下》,孟子读《尚书·武成》,看到由于死伤过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了起来,惨烈的战况让他感到不解,因为在孟子的头脑中,武王那类最仁爱的人去讨伐商纣王那类最不仁爱的人,应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容易。他感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策,竹简——笔者注)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的迂腐之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乃至影响了21世纪学者对《武称》的断代。明初方孝孺荒唐地认为,《逸周书》兵家言简直就是不仁不义:“王者之师,禁乱除暴,以仁义为本,其《大武》篇则曰:‘春违其农,夏食其谷,秋取其刈,冬冻其葆。’不仁孰甚焉?其《大明武》篇则曰:‘委以淫乐,略以美女。’不义孰甚焉?此后世稍有良心者所不忍为,曾谓王者之用兵乃若是乎?”(朱彝尊:《经义考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10页。)

另一位明代学者胡应麟用“乖谬”二字形容《逸周书》兵家言:“《周书》卷首十数篇,后序皆以为文王作,而本解绝无明据,且语与书体不伦,盖战国纂集此书者所作,搀入之冠于篇首也。至《大武》《武称》等解,尤为乖谬,近于孙、吴变诈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四戊部·三坟补逸下》)

方孝孺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明惠帝)的重要文臣,《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如果一个朝代的顶尖学者都认为重视军事谋略意味着“政治不正确”,那么军人、军事之地位可见一斑——中国国运衰落的根子在于文化衰弱,而文化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儒对经典的误读!

今天,诸多学者变本加厉,近乎彻底放弃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的主体性,认为中国文化已经过时,只适用于农业时代。从战略思维到生活方式,唯以西学马首是瞻。名曰“现代化”,实为数典忘祖、全盘西化,沉沦于文化殖民的境地不能自拔!

据《战国策·秦策一》,春秋晋国的荀息就引用过《逸周书·武称》的相关内容:“《周书》有言,美女破舌”,所以本篇相关内容可能出现得很早。牛鸿恩教授坚持《武称》写在战国时期,认为在《孙子兵法》之后,因为“武之间”的“间”字,《左传》和《周礼》没有,《孙子兵法》中才有了“间”字。牛教授忽视经典文本流传的“层层累积”规律,根据某个字的出现时间和用韵情况确定文本写作时间,这是有问题的。(参阅牛鸿恩:《新译<逸周书>》,台湾三民书局2015年版,第59页。)

对于本篇标题,过去学者多解释“称”为宜,相称,相宜。称在古代是一种汇集语句的文体,“武称”意为军事言论的汇集。李学勤先生解释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所出帛书《称》篇:“《称》篇之所以题为‘称’,是因为‘称’训为言(《礼记·射义》注)或述(《国语·晋语》注),并不是像一些作品理解的,是度量的意思。所谓‘称’,就是指语句的汇集。”(李学勤:《<称>篇与<周祝>》,收入《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经文:

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岠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

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

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

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淫图破□,淫巧破时,淫乐破正,淫言破义,武之毁也

赦其众,遂其咎,抚其□,助其囊,武之间也

语译:

论军事行动的十一条指导原则:

一、普适原则。万乘大国不可让自己丧失威势,蕞尔小国不可让自己忘掉谦卑,匹敌争胜的国家不可让自己失去抗衡力量。充分利用地势,争取在险要地带阻击敌人,在平坦地带进攻敌人。兼并小国,夺取乱国,防御强国,攻打弱国,袭击邪恶失政之国。

二、乘势原则。趁敌国内政动乱的时候去攻伐,趁敌国暴发疫情的时候去攻伐,趁敌国军民疲惫的时候去攻伐。

三、活用原则。辅助保护君臣贤明的国家,攻打改造政治混乱的国家。领导者奋发有为,就勉励他;领导者消极怠惰,就惩罚他。领导者畏惧胆怯,就展示威力使他戒惧;领导者欲壑难填,就投其所好使他堕落。

四、破坏原则。用俊男疏离敌国的君臣关系,用美女破坏敌国君臣的家庭关系,用阴谋诡计误导敌国的大政方针,用精巧无用的技艺饰品消耗敌国的财力储备,用奢靡享乐败坏敌国的政风政纪,用歪理邪说贬损敌国的道统大义。

五、离间原则。赦免敌国俘虏,成全敌国过错,抚恤敌国民众,资助敌国财物粮食,收买民心,欲取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