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选贤任能与“不尚贤”(《立政》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3-03-07

经义:

《尚书·立政》多次强调国家元首不能干涉司法、行政,要选贤任能,用“吉士”、“常人”。

上节“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孔传说:“众狱众慎之事,文王一无敢自知于此,委任贤能而已。”北宋王安石注:“君道以择人为职,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此君臣之分也。”

“无为而治”后来成为国人普遍的治国理想。不仅道家讲无为,儒家也讲,并将其上推至黄帝、尧、舜。《易传·系辞下》上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而治”是无为而治的形象化说法;孔子曾感叹:能够做到无为并使天下大治的人,可能只有舜吧?你看他没做什么具体事,只是庄重地面向南坐在王位上罢了。”《论语·卫灵公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

请注意,“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领导者因势而为,进行战略性决策。战略、方针确定了,关键就是选好贤能,用好干部。所以用人,选贤任能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关键。《吕氏春秋·士节》说:“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荀子·大略》说,做君主的职责是选用贤才,做大臣的职责是处理分内事务。从前舜治理天下,不用事事命令各种事就办成了。“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故舜之治天下,不以事诏而万物成。”

关于任用贤能与无为治道的关系,西汉刘向《说苑·君道》开篇讲得好。春秋时,晋平公向圣贤师旷请教如何做君王。师旷回答,人君当行清静无为之道,爱民、利民,博大仁爱。将任用贤能之士作为根本。同时要有广阔的视野,明察万物,不沉溺于世俗的一般见解,不受身边亲信的束缚,目光远大,见解超群。经常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来管理下级,这些才是君主所要掌握的。他说:“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chuō rán,显然,昭然——笔者注)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

史上用贤的一个著名事例是齐桓公听从鲍叔的推荐,将国政委任给自己的仇人管子,成就了齐桓一代霸业。《说苑·尊贤》说:“管仲,桓公之贼(贼,害,这里指仇敌——笔者注)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仇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

至于道家,《老子·第三章》有“不尚贤”的说法,意思并非反对选贤任能,而是反对任用那些言而无实的争宠、献媚之徒,让臣下不去争名夺利。《老子河上公章句》注“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也;‘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根源于黄帝、老子之学,“归本于黄老”的韩非子指出,作为君主有两大祸患:一是任贤,二是妄举。这里的任贤正是“不尚贤”的对立面,相互参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二者的本义。《韩非子·二柄》解释说,因为君主喜好贤能,群臣就粉饰行为迎合君主的欲望,这样群臣的实情便无从知晓;群臣的实情无从知晓,君主便无法识别其臣下了。臣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投君主之所好,装出忠君爱主的样子,这只会招致祸患。所以越王喜好勇敢,以致民众大都轻视死亡。楚灵王喜爱细腰,结果国内就有很多甘愿挨饿的人。“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群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端,开头,这里指念头——笔者注),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

显然,韩非所说的“任贤”指君主依个人私欲与好恶选拔官员,导致臣下争相迎合(“使民争”),所用者都是竖刁、子之这样的小人奸臣,使真正的贤者隐没不出。这类“任贤”的领导者不是清静无为,没有做到真正的选贤任能,因为他让个人私欲干扰了正道。《淮南子·修务训》明确指出:“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学海行舟,对老子“不尚贤”和韩非“任贤之患 ”本义的探微,让我们更加懂得:学习经典不可不精研深思,若望文生义,则离圣贤之道远矣!

经文:

“呜呼!孺子王矣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王立政,立事、牧夫、准人,则克宅之克由绎之兹乃俾乂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今文子文孙,孺子王矣。其勿误于庶狱,惟有司之牧夫。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呜呼!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 

语译:

“啊,你现在已正式亲政了,亲政以后的头等大事便是选拔任用官员。我们应尊重以往的优良传统。治事官、司法官和治民官十分重要,我们应认真考察他们,这样才能使贤能之士参与政治,协助我们治理好民众,慎重解决好各项诉讼工作。在国家治理中,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哪怕仅仅是一言一词,我们也不能忽略职能部门,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周朝才能始终得到贤能之士的支持,治理好国家,造福民众。”

“唉,我已将所知道的先王优良传统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了。从今以后,文王的孝子贤孙们,千万不要在处理各种案件诉讼中犯下大包大揽、越俎代庖的错误,要让真正懂行的负责人去处理。从殷商到文王,在选拔任用治事、司法、治民三个领域的官员时,都能做到既重其能力,又重其人品。总之要慎之又慎,最后才赋予他们职权,这样国家治理就不会有颠覆性错误。选用官员,若任用贪财好利之徒,不考察他们品行、能力和政绩,君王便不能创建伟大的事业。从现在开始我们在选官时,坚决不能任用贪利之徒,要选贤任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帮我们治理好国家。”

“作为文王的后代,你年纪轻轻已正式亲政,承担起治国使命。在治国理政上,希望天子总揽全局,不要干预具体诉讼工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军事是天子最应重视的领域,我希望您多加关注。在禹帝开创的基业上,极力拓展文明空间,让普天之下都能享受文明成就。只有这样才能将文王的事业发扬光大,将武王的事业推向前进。从今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拔任用贤能之士。”

关于选用贤能之士,周公最后举了太史和司寇的例子,他说:“太史、司寇苏公就是贤能者。苏公能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诉讼,使周朝长治久安。大家要以苏公为榜样,面对诉讼案件,要依照法律谨慎合理地使用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