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孔子处乱世,皆行霸道(《多方》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3-02-12

经义:

秦汉以前,学人一般认为霸道是王道的补充,当天下失序时地方诸侯(伯,通“霸”)以武力维系天下和平就是霸道。这不似孟子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将王道与霸道截然对立起来。孟子说孔子门徒没有谈论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这是信口开河,孔子作《春秋》,盛赞齐桓、晋文霸业。孔子本人相鲁,也欲成就霸业,世人皆知。

圣人处乱世必行霸道。不仅孔子如此,周公也是这样。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成王的时候,以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原陕县)分界,把西周王朝统治区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召公镇抚西部;周公留守洛邑,镇抚陕县以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分陕而治”。《史记•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

周公除了摄政,还承担着东部方伯的责任,面对东部严重的叛乱,其行霸道,以力服天下是势所必然。比如前面提到的“践奄”,实际是将奄国从地球上抹去,这对于信奉“兴灭国,继绝世”的三代来说,是很不寻常的。

《多方》中,周公极其严厉地警告殷人及众诸侯不服从周人统治的恶果:“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这完全是霸者风范。因为当时东部反叛、复辟势力过于强大,远远超过居故国的殷人范围——不能仅凭仁政感化!北宋苏轼读完《多方》后感叹:“《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八篇,虽所诰不一,然大略以殷人心不服周而作也。予读《泰誓》《武成》,常怪周取殷之易,及读此八篇,又怪周安殷之难也。《多方》所诰不止殷人,乃及四方之士,是纷纷不心服者,非独殷人也。”(《东坡书传》)

南宋吕祖谦更是指出,周公强调刑赏以治天下,明明所行就是霸道。他说:“后世以刑赏为霸政,非王者之事。观周公之待多方,先之以介赍(赍,音jī;介赍,大加赏赐——笔者注)之赏,后之以离逖(离逖,使远去,引申为流放——笔者注)之刑,申勑(申勑,shēn lài,意思为告诫,宣示诏令——笔者注)明着,炳如丹青,岂亦霸者之事乎?”(《东莱书说》)

孔子执政风格比周公更显强硬。公元前496,鲁定公十四年,五十六岁的孔子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一上台就“以杀止杀”,诛杀了著名的大夫少正卯,结果三个月鲁国政风大变,搞得邻国齐国很害怕,相信鲁国必称霸,必来兼并自己,所以想送土地给鲁国。后来齐国用计让鲁国君臣政事懈怠,导致孔子出走才得以平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鲁国的霸业成为梦幻泡影。而孔子出走,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成就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远征之一——大历史就是这样祸福相依,不可思议。

经文:

王曰:“呜呼!猷,告尔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尔奔走臣我监五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尔罔不克。自作不,尔和哉;尔不睦,尔惟和哉。尔邑克,尔惟克勤乃事。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尔事,有服在大僚。”

王曰:“呜呼!多士,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凡民惟曰不享。尔乃惟逸惟颇,大王命,则惟尔多方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离尔土。”

王曰:“我不惟多诰,我惟告尔命。”又曰:“时惟尔初,不克敬和,则无我怨。”

语译:

王说:“啊,我要告诉你们四方诸侯和前殷商官员们,你们臣服效劳周朝已经五年了。五年来,中央依法向你们征收力役和赋税,你们也能遵守法律。如果你们方国之间产生隔阂,应该协商弥合矛盾。如果家族内部关系不好,你们应该设法和睦相处。如果你们的人民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说明你们是勤于职守的。只要你们不走邪路,就可以安享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你们治下的民众也可以安居乐业。如果你们想在洛邑生活下去,可以长期耕种那里的土地,上天会同情和怜悯你们,周朝也会大加奖赏,并把你们选拔到朝中任职。你们要做好你们分内之事,只要你们敬业守法,会被委以重任。”

王说:“哎,众位诸侯和官员们,如果你们不能发自内心地践行我的训诫,便不能安享现在的禄位,你们治下的民众也不会支持你们。如果你们顽固不化,肆意妄为走邪路,彻底背离中央命令,将会感受到天命的强大威严,我会奉行天命惩罚你们,把你们迁移到蛮荒之地。”

王最后说:“实在不想多说了,我只是真诚地向你们晓喻天命。你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筹划自己应该如何做,若你们不敬畏天命,不与周朝和睦相处,大难临头之际,就别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