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命运——社会治理的起点(《命训》一)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3-01-11

经义:

《命训》讲如何正确认识命运,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如何从六个层面(“六极”)达到天下大治。

“六极”指关于天(万物自然)的命、福、祸,以及与之相对应人类社会的丑(耻)、赏、罚。

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命运基本属于哲学或宗教范畴。而在中国文化中,它却属于政治范畴。中国先贤认为,人能通晓命运就会自然去行善,安分守己,这是社会良好治理的起点。

《论语•子罕篇》说孔子很少谈论功利,命运和仁德。“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历史上有些学者就认为孔子不重视性命之学,事实上《论语》中大量言仁,《易经》中大量言利,元、亨、利、贞,更是乾卦之四德。

孔子何尝不重视命!他甚至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篇》)孔子将知命,与“知礼”、“知言”并论,足见其对命运问题的重视。

所以,我们研读《论语》这类语录体文章,切忌断章取义,要与其他文献相参才行。孔子很少随意公开谈及利,命和仁,应该是孔子认为很难谈论它们。比如仁,在孔子那里是极高的生命境界,他不轻易许人以仁,就是这个原因。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说,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通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为何命运问题如此重要?因为人只有通晓命运之理,才能主动地择善而从,努力行善,成就自己的命运,就是本节所说的“小命日成”。至于与外在各种因素相关的吉凶祸福,则属于大命、天命、天道的范畴,不是人所能支配的,所以说“大命有常”,它自有其演化规律。按《荀子•天论》,小命当属于天命的一部分——人能影响天命,却不能左右天命。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详细论述了何为命、何为性、何为情,以及君王的治理在天命实现上的作用,与本节所述的核心问题一致。他说,天地自然所赋予的叫做命,不是圣人很难做到合乎天命而行;生来的本性叫做性,这种性不教化就不能完善;人的欲望叫做情,这种情不用法度不能加以节制。所以做君王的,对上天很谨慎地奉承其意;对民众必须加以教化,以成就他们的天性;建立法度,分清上下尊卑的次序来防止贪欲。做好这三件事,国家的根本就奠定了。《汉书•董仲舒传》:“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董仲舒进一步指出,明白了天性,人们就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然后知道仁义;知道仁义,然后注重礼节;注重礼节,然后安心行善;安心行善,然后乐于遵循道理做事;乐于遵循道理,然后叫做君子。所以孔子说“不知道命,不可以做君子”。《汉书•董仲舒传》:“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谊,通义——笔者注);知仁谊,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之。故孔子曰‘不知命,亡以为君子’。”

人只有认识命运,才能尽性至命——成就自我!

经文:

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福立明王以顺之,曰

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日)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

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禄,福禄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

夫或司不义,而降之祸,(祸过)在人,能无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丑不明,无以明之,能无丑乎?若有丑而竞行不丑,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乐生,无以谷之,能无劝乎?若劝之以,则度至于极。

夫民生而恶死,无以畏之,能无恐乎?若恐而承教,则度至于极。

六极既通,六间具塞,通道通天以正人。正人莫如有,道天莫如无极。道天有极则不威,不威则不昭;正人无极则不信,不信则不行。明王昭天信人以度功地以利之,使信人畏天,则度至于极。

语译:

天地自然演化出万民,民众身负上天的使命,上天影响民众的命运,所谓天赋大命,人承天令。上天要求民众守德行德,按其表现或赐福、或降祸,以此端正民众行为。英明的君王上承天意治理教化万民,训诫道:

天赋大命恒常不易,非人力所能改变。但个人的际遇则没有定数,遵德行善则得福,背德行恶则得祸。人们懂得个人命运可通过日常的积德累功而改变,行为就会恭敬谨慎,去恶从善;懂得天命自有定数,便不会患得患失,只须立足自身,积极开创事业。民众奋发有为而又恭敬谨慎,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民众遵德行义,上天就赐予福禄。当福禄降临到人的身上,一般人都会安处其中。民众超越世俗富贵安适的享受,一如既往守德性行道义,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民众不遵德行义,上天就降下灾祸。人们蒙受灾祸,能不警戒自省吗?民众心怀戒惧而悔过自新,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民众生来原不懂得什么是耻辱,如果君王不设法教他们知耻,他们能不干出轻慢无耻的事吗?民众知耻守法,坚决不做无耻之事,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民众天生就重视性命,渴望活着,如果君王不行赏赐,使民众能够谋生养家,生活得更好,人们能不苟且偷生吗?民众听从君王劝勉,好好生活又忠心事上,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民众天生就厌恶痛苦,害怕死亡,如果君王不行刑罚,使民众有所畏惧,人们能不肆无忌惮吗?利用民众的畏惧之心,引导他们接受教化,则可谓法度中正,治绩卓著。

以上六条中正有效的治道已然贯通,六种与之相反的漏洞全都堵塞,然后通乎天道以治理民众。治理民众以有法则为好,而谈论天道则要强调其变化无穷,不可思议。天道可指导人道,人道不可指导天道。强调穷尽天道的奥秘,天道就会丧失威严,难以昭显。治理民众若无法则,民众就不会信从,教化便难以推行。英明的君王昭显威严的天道,兴旺人事,审察功劳。无论官民,均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亦各得其利,使人们信赖人事而敬畏天威。这样便称得上法度中正,尽善尽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