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是为消灭别国,而是为实现正义(《多士》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12-17

经义:

当代由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有一个重要特点:民族至上,国家第一。一切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中心,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缺乏联系性,乃至大搞双标。比如当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普遍作法就是:对内民主,对外掠夺。

而中国古典政治则大不相同,它以全局视角看待整个世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包容万民的天下。所以其内政与外事政策协调连贯、完整如一,二者都不回避武力,且都为实现正义而动武。《商君书•画策》的作者认为,神农氏以后,社会大乱,以强胜弱,以众暴寡,黄帝为了实现基本社会秩序,“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对内使用刑罚,对外用军队征伐,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夏商周三代战争的目的不是为消灭别人,而是为天下正义,合和万邦。西周大司马职掌军政,其职责是使天下大小诸侯国相互维持和谐秩序,对于违背“国际公法”的诸侯进行征伐。用“九伐之法”规正诸侯国:诸侯有以强凌弱、以大侵小的,就削弱他;有杀害贤良和民众的,就讨伐他;有对内暴虐、对外欺凌邻国的,就幽禁他更立新君;有土地荒芜、人民离散的,就削减他的封地;有依仗险固地势不服从中央的,就派兵入其国以示惩罚;有无辜杀害亲族的,就抓起来治罪;有放逐或杀害其国君的,就杀死他;有违犯王令、轻视国法的,就禁止他与邻国交通;有悖乱人伦,行为如同禽兽的,就诛灭他。《周礼•夏官司马第四•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春秋》大义推崇“兴灭国、继绝世”,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的家族。《论语•尧曰》认为这是外事政策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服天下之心,一平天下。“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逸民,被遗落的人才——笔者注),天下之民归心焉。”

《尚书大传》更详尽地解释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黜,降职,废除——笔者注),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兴灭国,继绝世”在春秋时代仍是普遍施行的外事准则。武王灭商后,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分封历代名王之后,据《史记•周本纪》,除了将殷商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还“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后来禄父反叛,周公又封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让他“代殷后,奉其先祀”。(《史记•宋微子世家》)

“兴灭国,继绝世”的外事准则,在制度上保证了中华大地上文化的多样性。孔子能够考察夏、商两代的礼义制度,就是因为夏、商遗民杞、宋两国还在,其文化得以在某种程度上保存着。尽管去古太远,难尽人意。孔子感慨:“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征,即“证”,证实、证明——笔者注)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献,贤人——笔者注)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本节周公自称并没有将殷人视为敌人,自己真正的敌人只是殷商王室,这决非卖弄辞藻,它代表了先贤对战争及世界秩序的根本看法——战争不是为削弱或消灭别国,而是实现普遍正义!

站在人类道德的崇高立场上,这是多么先进的外事理念啊!

经文:

王若曰:“尔殷多士,今惟我周王丕灵承帝事,有命曰:‘殷,告敕于帝。’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予其曰:‘惟尔洪无度我不尔动自乃邑。’予亦念天,即于殷大肆不正

王曰:“,告尔多士,予惟时其迁居西尔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宁惟天命,无违。朕不敢有,无我怨。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今尔又曰:‘夏迪简在王庭,有在百僚。’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予惟率肆矜尔。非予罪,时惟天命。”

语译:

周成王继续说:“殷商的遗民们,你们要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真诚遵照上天的旨意行事,上天命令我们:‘夺取商朝,并向上天汇报。’我们便灭亡了商朝。灭商和东征等军事行动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殷商王室,我们没有将你们当作敌人。我认为:‘你们参与三监之乱,完全是因为你们目无法度,周朝并没有对你们采取任何专政措施,你们却在自己封地内参与三监之乱。’我知道上天要灭亡商朝,现在商朝已亡,大局已定,敌人已经被消灭,你们不是我们敌人,所以我不想对你们参与三监之乱的行为再行惩罚。”

周成王说:“我要告诉你们这些殷商遗民,现在把你们从殷地迁徙到洛邑,是国家治理的需要,并非盲目决策。这虽然会打乱你们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它符合上天意志,所以不能违背,不能有丝毫拖延,你们抱怨也没有用。大家知道,从殷商建立之初,你们的先王编纂文献,以记录建国和治国的历史。你们应该明白,殷商就是通过灭亡夏朝建立的。现在你们还会说:‘商朝确实是通过灭亡夏朝而建立的,但是商朝中央依然选拔任用夏朝的遗民,夏朝的遗民担任各种官职为殷商服务。’你们不要抱有在周朝可以继续为官的幻想,周朝只听取德才兼备之士的建议,只任用德才兼备者。所以我敢于将你们从殷地迁徙到洛邑,这本身就是周朝对你们罪行的宽恕,更是对你们的体谅和关心,你们迁徙到洛邑,可以更好的为周朝服务。你们要知道,迁徙定居洛邑,确实会有暂时的不便和困难,这并不说明迁徙的决定是错的,迁徙这件事合乎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