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都要回归“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文明(《多士》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12-12

经义: 

对于《多士》的写作因缘,仅司马迁《史记》就存在两种看法。

《史记•周本纪》认为,周人为了平定东方,调整了周初就地安置殷商遗民的政策,改为异地安置,将部分殷人迁到新都洛邑,周公以王命训导告诫殷商贵族,作了《多士》和下一篇《无逸》。“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无佚》即《无逸》——笔者注)。”

《史记•鲁周公世家》则认为,《多士》训诰的对象是周成王。成王年幼时得了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并向神祝告说:“成王幼小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我。”事后还把那祝告册文藏于秘府。等到成王临朝听政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被迫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赶快派人迎回周公。周公回国后,担心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即《无逸》)。《史记•鲁周公世家》还化用了本节第三段原文:“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意思是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祭祀,努力造福人民,都能上配天命。到殷纣时,他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百姓都认为他该杀。

从《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我们能看到周初国内外局势的高度复杂性。以周公之圣、之忠,尚难以免除逃亡楚地的命运,何况普通人呢!

通读《多士》可发现,第一种说法显然更符合文意。周人让殷商遗民分赴各诸侯国以及西迁洛邑,普通民众安土重迁,此举必然招致殷民的怨恨。周公向他们说明迁徙原因,宣传安抚政策,指明前途,合乎情理。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云:“成周之邑既成,乃迁殷之顽民,令居此邑。‘顽民’谓殷之大夫、士从武庚叛者,以其无知,谓之顽民。民性安土重迁,或有怨恨。周公以成王之命诰此众士,言其须迁之意。史叙其事,作《多士》。”

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商人重鬼神。《礼记•表记第三十二》引孔子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多士》周公屡言帝命,以神道设教,从中也可以看出其讲话对象是殷人。

周公引用上古格言“上帝引逸”,这里的“引”是收敛、节制的意思。与下文的“有夏不适逸”中“适”字意义相同。《吕氏春秋•重己篇》有“故圣人必先适欲”,东汉高诱注“适,犹节也。”

看来,因人情节人欲的中华礼义之道流源极远,可以上推到以神为本的时代。上古先民认为,上帝不放纵人欲,让人纵情逸乐;对于逸乐者必然去收敛他,使之无大过。

从“上帝引逸”到“因人情节人欲”的人文礼义——对三千年前推演天道以明定人事的周人来说,可能是自然而然的发展,但对整个世界文明史来说,却是人类从“以神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革命性跨越。

欧洲中世纪禁欲主义盛行,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重新发现了人。在宗教与人文的冲突中,今天“以神为本”的宗教仍是西方文明的根基,而其世俗社会却走向了纵欲的极端——资本膨胀、物欲膨胀,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走向中道,走向可持续发展,东西方都要回归“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文明——对内节制物欲,对外节制资本!

经文:

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天明威,致王罚,殷命终于帝。尔多士,非我小国敢殷命。乱惟天不畀允罔固,弼我。我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

“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王勤家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凡四方小大邦丧,罔非有于罚。”

语译:

周成王亲政第一年的三月,周公刚到达新都洛邑,便以成王的命令训诫殷商旧臣。成王这样说:“你们作为殷商遗民,应明白殷商灭亡的原因。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纣王不恭敬上天,上天便给你们降下亡国之祸。我们周国佑助上天,奉行上天圣明而威严的旨意,推行王者的诛伐,宣告殷商统治天下的权力被上天终结。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不是我们小小周国胆敢夺取殷商政权,而是上天不肯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那些相信诬罔之言,相信依靠暴力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人,所以才护佑周国灭商。如果不是天命所加,我们怎么敢妄求大位呢?上天圣明且威严,作为上天的下民只能秉承其旨意行事。”

“我听说过这样的格言:‘上天是反对治国者骄奢淫逸的。’夏桀毫无节制的放纵,引起上天的不满,上天便发出严厉的训诫,劝阻夏桀。夏桀不仅不接受劝诫,反而更加骄奢,还说了很多侮慢上天的话。于是上天不再眷顾夏朝,降下致命的惩罚,废除夏朝的统治。上天便命令你们的祖先商汤灭夏建商,任用贤能之士共同治理天下。”

“从成汤到帝乙,这些君王都能行福民爱民之政,认真祭祀天地等,所以上天就坚定地护持他们治理殷商,安定天下。商纣王极不敬畏上天,又何谈他能尊重和学习勤于治理家国的先王智慧呢。商纣王十分淫逸放纵,根本不顾天意和百姓的困苦,因此上天便不再保佑他,用亡国失位来惩罚他。因为上天不能将治理天下的使命交给那些不力行爱民之政的君王。你们想一想,所有曾经灭亡的国家,无论大国小国,哪个不是因为治理不佳而招致上天惩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