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商制——商朝对中华文明贡献巨大(《康诰》五)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9-10

经义:

历史是一个传承、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因革损益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殷革夏命,周革殷命,是历史革新、革命的一面;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是历史传承、积累的一面。二者是事物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据《论语•为政篇》,子张曾问孔子,今后十代(300年)以后的礼法可以预知吗?孔子回答:“殷代承袭夏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代继承殷代的礼制,其中废除和增加的内容也可以知道。以后如果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即使在一百代以后,也可以预先知道。”文中说:“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事实上,无论在德治还是在法治方面,商朝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都是巨大的。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人迷信宗教、只重刑罚的观念,是不准确的,也不利于我们理解“周承商制”的史实。

周人不仅从商代大臣箕子那里继承了传自夏代的治国大法《洪范》,《康诰》中周公还一再劝诫康叔学习商人的德政,本节也说“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要常常思考研究商先哲圣王的德政!

所以,诸多学人认为敬德思想为周人所独有的论点,是错误的!顾颉刚、刘起釪解释周人“明德慎罚”治国理念时就认为:“但和商代只用宗教和严刑峻法这两项统治术已有所区别,提出了与‘刑’相对举的‘德’的概念,是周代统治者对统治术的一种改进。这是周文王时候提出来的,是作为与商代争胜的一种手段。《左传•成公三年》所说的‘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正是说的这一胜利。商王朝既灭,周人德的概念更向前发展,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指出,殷人完全信赖天命而终于灭亡,遂使周人感到‘天命不常’,因而提出‘敬德’来济‘天命’之穷。以为‘这种敬德的思想在周初的几篇文章中就像同一个母题的和奏曲一样翻来覆去地重复着。这的确是周人所独有的思想’。”(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03-1304页。)

在法治方面,周人对商人的继承尤其重要,所以《荀子》才有“刑名从商”的说法。《康诰》说“殷罚有伦”,正是因为康叔被封在殷人故地卫,学习了商人先进公正的刑法制度,才使其成为法律方面的专家。成王亲政后,即任命康叔为司寇,主管刑狱。《史记•卫康叔世家》:“周公旦惧康叔齿少,乃申告康叔曰:‘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说,通“悦”——笔者注)。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

顾颉刚、刘起釪甚至认为“《康诰》实际是一篇周公叮咛康叔好好学习殷代统治方法特别是刑法的文件”。(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76页。)

2500年前,孔子预言百世之后的礼法仍可以预知。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普世的、足以为万世法的礼义、法度,德治、法治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明的悲剧,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经文: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

王曰:“封,予惟不可不,告汝德之说罚之行。今惟民不,未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蔽时忱丕则敏德,用乃心,乃德。远乃猷裕,乃民宁,不汝瑕殄。”

王曰:“呜呼!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乃听,用康乂民。”

王若曰:“往哉!封,勿敬,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语译:

周王说:“康叔呀,只有为民众带来安康生活,才算治国有道。在治理东方时,你要认真研究学习殷商历代圣王的德政经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民众幸福安康,文王的传统要发扬,殷商的好传统也要继承。况且如果不好好带领殷商旧民,他们的生产生活就很难步入正轨,若如此,我们的治理就失败了。”

周王说:“康叔呀,必须认识到,治理东方很难,所以我才不厌其烦地强调施德政、行法治。现在东方殷商旧民仍未安定下来,我们虽然很努力,但他们仍未认同周朝,依旧留恋殷商。这是上天的考验,我们不要心怀怨恨。无论殷商遗老旧民的罪行大小多少,我们都应按照前面所说的原则处理,对重犯处以重刑,也不必歉疚,这是他们应受的惩罚,况且那些罪行已经严重到上达天听。”

周王说:“哎,康叔,你去东方做最艰苦的工作,要保持恭敬心,不要发牢骚。要依法治国,远离旁门左道,不要让歪理学说和非法行政掩盖了你的诚心。要勤施德政,多为民众谋幸福,送实惠,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获取民心,积累功德。要立足长远谋划治民之道,使民众安享太平,如此便可减少过失,永绝亡族灭种之患了。”

周王说:“哎,康叔呀,现在你年轻,要知道你治理东方,乃至周朝治理天下,虽然符合天命,但天命无常,会因我们治理不善而改变,你要深刻认识这一点!要想长治久安,就要谨慎恭敬,虚心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尽心尽职。治理之道,要以民生安康为目标。”

周王最后说:“好吧康叔,出发吧!不要丢掉谦虚恭敬的作风,不要忘记我的告诫教导。好好治理殷地殷民吧,你们将国祚绵长,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