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治国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康诰》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8-31

经义:

周人治国,“明德慎罚”,刑德并用。本节先讲“明德”,周人是如何尚德保民,服务人民的——这是周人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蟒蛇吞大象,“小邦周”在战胜“大邑商”后,他们如何统治新国家呢?

重要的一点是因俗而治,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且现实的政治经济政策。武王克殷后,齐国是最早被封的诸侯国之一。当时东方如此之乱,东夷莱人竟然与太公争夺齐地。幸亏姜太公听了旅店中客人的劝告,连夜赶到齐国,否则还没有就国就已失国。《史记•齐太公世家》记此事说,武王平定商纣,把齐国营丘封给太公。太公东去自己的封国,边行边住,行军速度很慢。客舍中的人对他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贵客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吧。”太公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好莱侯带兵来攻打营丘,想与太公争国。营丘毗邻莱国,莱人是夷族,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要和太公争夺国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面对如此恶劣的战略环境,太公是如何治国的呢?他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业。结果齐国很快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上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不仅齐国是这样,其他封国也是这样。比如封周公的儿子伯禽于鲁,康叔封于卫,就让伯禽和康叔都沿用商朝的政策,但按周制重新划定疆土。封唐叔于晋阳,那是夏人的故地,就让他沿用夏朝的政策,用戎人的制度来划定疆土。《左传•定公四年》卫国大祝子鱼回忆说:分赐给康叔大路、少白、綪茷、旃旌、大吕,还有殷朝的七个家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用《康诰》来告诫他,而封在殷朝的故城。鲁公和康叔都沿用商朝的政策,但按照周朝的制度来划定疆土。“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因俗而治,要求周人向当地商人学习,这是本节周公对康叔的教导——只有向商人先王,贤人学习,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采取正确的治国方法。

总的原则是走群众路线,和人民打成一片,养民,教民,服务人民,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卫地被殷商统治日久的当地人成为周的新子民,“作新民”。

养民、教民、得民心,这是一统天下的关键!

经文:

王曰:“呜呼!封,汝哉!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天命,作新民。”

语译:

周王说:“哎,康叔呀,你要认真思考我的话。现在民众急切地等待观察,就看你是否恭行文王治国传统,你不可违背民意,要沿用文王的路线治理东方,并将之发扬光大。你到达封地后,一要广泛深入研究殷商历代优秀君王的治理之道,用以养民安民;二要虚心向殷商的遗老贤者学习,研究殷商旧民的思想观念,因俗而治;三要访求借鉴虞夏时期古圣王的经验,努力让民众过上美好生活。如果你实行德政,像天地孕育万物那样造福民众,周朝政权就不会被上天抛弃。”

周王说:“啊,康叔呀,你要对殷商故地百姓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才称得上“敬”。上天会真诚保佑周朝,是以我们造福民生作为条件的。让民众安居乐业绝非易事,所以你到任后要尽心工作,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我曾听说:‘民怨有大有小,无须太过担心,但要把重心放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上。解决得好,大怨变小怨,否则小问题也会变成大动荡。所以要特别关心照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要让那些有劳动创造力的人各安其职,努力工作。’康叔呀,你虽年轻,但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周朝受天命取代殷商,以造福万民为己任,你要以此高度来认识你的职责,服务改造好殷民,使其成为我们的拥护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