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忍辱负重,舍己奉公的不朽忠魂(《金縢》二)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7-27

经义:

在中国文化中,周公是作下级者(臣)的榜样。《金縢》将周公忍辱负重,舍己奉公,忠于国家的精神跃然纸上——也只有周公这样的人,才能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他。

就单个王朝来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历十七世约六百年的时间,可以用根深柢固来形容商人的政治基础。地处西部边陲的周人战胜商人后,政治形势极为不稳固。克商第二年,刚刚取得政权的武王又身染重病,这是对周人的巨大打击。难怪周公要用生命代替周武王去死,因为他明白,襁褓中的成王根本不足以领导一个国家,没有周武王,群龙无首的周王朝很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尽管此次武王重病有所好转,但他还是很快去世了。此时只有长期辅佐武王,“用事居多”的周公站出来才行。他明白自己位高权重,功高盖主意味着什么。当兄弟们都开始反对自己的时候,周公告诉重臣太公望和召公奭:“我之所以不得不代成王摄行国政,是担心天下反叛周室,那样我将无法向太王、王季、文王等先王交代!经过艰苦努力三王开创这份基业,到今天才算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完成周的大业,我才这样做啊!”《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早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三千年后,晚清名臣林则徐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正是三千年前周公的心声吗?这是不朽的忠魂,我中华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

汉朝人说:做皇帝的要效法夏禹、商汤、文王,当丞相的要效法周公,推行治国学术方法的要效法孔子,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夫为君者法三王,为相者法周公,为术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汉武帝临终前,认为霍光可以被委以社稷,专门让人画了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像赐给霍光,希望他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汉书•霍光传》记此事说:“(武帝)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不讳,死的婉辞——笔者注),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金縢》十分重要,因为它有太多神话色彩,所以从宋代程颐开始,就不断有学者怀疑其真实性。明代学者王廉作《<金縢>非古书》一文,从五个方面论证《金縢》为后世伪书,比如说周公是大圣人,绝对不会如后世僧道那样祭天作法,更不会以威胁的口吻对先王说话。他说:“死生有命,周公乃欲以身代武王之死,使周公而然,则为不知命矣。且滋后世刲股(刲股,kuī gǔ,割大腿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笔者注)醮(醮,jiào,指僧道设坛祭神——笔者注)天之俗,周公元圣,岂其然乎?又曰:‘今我即命于元龟,尔其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夫人子有事于先王而可以珪璧要之乎?使周公而然,非达孝者矣!”(程敏政编《明文衡》第九)

王廉不知道,周公的作法和口气是典型的萨满巫术行为。早期人类普遍认为死生、疾病为某种灵力所致,这种力量可以互相渗透、感通,特别是在直系亲属之间,这就是为什么巴西印第安人部族波罗罗人婴儿有病时,父亲也吃病儿药的原因。在笔者的河北老家,至今还有“借寿”风俗,认为一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寿命借给别人,特别是至亲。

研究经学需要全球视野。现代民族志资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早期人类思维方式的大门,这是王廉时代不可能具备的条件。

经文: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我无以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王,名之曰《鸱鴞》。王亦未敢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风,禾尽,大木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语译:

灭商后没几年,周武王就去世了,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摄政辅佐成王。被分封于东方震慑商朝遗民的管叔等人却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做不利于成王的事情,发动政变自己称王。周公向太公、召公解释说:“成王年幼,政权又不稳定,如果我不摄政,国家会有灭亡的危险。果真如此,我无以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周公统帅军队东征,平定管叔等人发动的叛乱,东征第二年,管叔等叛乱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此后,周公专门创作《鸱鴞》诗,吟咏雌鸟为避开猫头鹰的袭击保护幼雏,表明己心。周成王虽然没有因为流言进一步责备周公,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矛盾并没解决。

有一年秋天,庄稼已熟,丰收在望。就在收割之前,却发生了灾害天气。狂风暴雨伴随着雷电,吹倒了庄稼,大树也被连根拔起。周公和成王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之间的矛盾因为自然灾害被放大,国人陷入政治巨变的恐慌,因为周公统帅的东征军队即将回师镐京。周成王决定考察周公的忠心,然后进行占卜以制定下一步策略。如何考察周公呢?成王和王公大臣们想到了周公曾以自身为人质代替周武王赴死的占卜事件,他们穿上正规礼服,查阅金縢之书,果真找到周公祷告以自己的死换取武王康寿的册书。太公、召公和成王又询问内史官及参与此事的官员。内史官们回答:“周公以自身为质替代周武王去死这事确凿无疑,只是当初周公要求我们保守秘密,不要公开。”

成王了解到真相,手捧册书,对周公的疑虑顿然冰释,因惭愧而流涕说:“不要占卜了。长期以来,周公一直在为国家辛劳,我年幼无知不能理解他的苦衷。现在因为灾害天气,我们得以亲睹册书,理解了周公,这是上天要彰显其功德。待他东征返回之时,我必须亲自出城迎接,这符合国家的礼仪规定。”

不久,周公东征凯旋。成王出镐京,至远郊,迎接周公。此时突然天降喜雨,风向也变了,倒伏的庄稼又被风吹得直立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将曾经被狂风吹倒的树木扶直并培土加固。这一年大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