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主体是“周孔之道”,而非“孔孟之道”(《金縢》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7-26

经义:

几次赴山东曲阜讲学,几次参观曲阜周公庙。

流连于院落东西“制礼作乐”牌坊和“经天纬地”牌坊之间,我久久不愿离去。

相对于孔庙,周公庙显得过于冷清。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理解孔子梦寐以求的周公了,更难以理解何为“制礼作乐”,何为“经天纬地”。

连赵本山在小品里都大谈“孔孟之道”。很少人知道,宋代以前人们习惯于将周公与孔子并称,孔、孟并称是宋以后才有的事。所以严格地说,中国文化主体是代表夏商周三代文明精华的“周孔之道”,而非“孔孟之道”。

司马迁也是受周公、孔子的激励,发扬文明教化,为万世太平奠基而作《史记》的。他的父亲司马谈曾告诉他:“自周公死后,经过五百年才有了孔子。孔子死后,到今天也有五百年了,有谁能够继续在太平圣明的时代修正《易传》,续写《春秋》,探求《诗经》《尚书》《礼记》《乐经》诸经的根本呢?”司马谈是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所以才嘱之谆谆!《史记•太史公自序》开篇:“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公元59年, 汉明帝亲自上阵,率领群臣在全国范围内祭祀周公、孔子。在汉人心目中,孟子同荀子、韩非子一样,不过是诸子之一,不可能与周公、孔子相提并论。《后汉书•礼仪志上》:“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设有辟雍——笔者注)。行大射之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

如果说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那么将周代制度完善并巩固下来的,则是周公。这一制度经孔子承启,直接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孔子整理的六经,皆源于周代王官之学。难怪孔子感叹:“周监(监通“鉴”,借鉴——笔者注)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篇》)

年迈的孔子仍对周公制礼作乐的经天纬地功勋难以忘怀,他也发愿像周公那样在战乱不已的春秋时代恢复太平秩序,尽管孔子不知道,他身后是一个更加混乱的战国时代。他说,我衰老得太厉害了!已经好久没再梦见周公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篇》)

不错,周公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本篇中也记述,在东征凯旋的路上,周公专门创作一首《鸱鴞》给周成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收录周公的诗作多篇。更重要的是,周公是一位创立一代制度的伟大政治家。武王打下了天下,坐稳天下的却是周公——这就是周公的制礼作乐。周武王在战胜商人的第三年左右就患重病去世了,当时成王年幼,周公不得不摄政稳定大局。

西汉伏生《尚书大传》总结周公摄政的贡献时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是说在成王继位初期,武王的两个兄弟管叔、蔡叔,与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周公第一年制止住了叛乱蔓延,控制住了局面;第二年平定武庚他们的叛乱;第三年又平定了东夷奄的叛乱;第四年分封弟弟康叔为卫君,令其管理殷墟附近的商朝遗民;第五年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营建洛邑为东都;第六年建立了较完整的国家制度体系。第七年将权力交还给成王,结束摄政。

参阅有“周公遗典”之称、记载西周官制的《周礼》,我们就知道西周制度的现代性与先进性——那是一种建立在天下为公基础上的现代法制化官僚制度!

目前有两个版本的《金縢》,除了《今文尚书》中的本篇,还有《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金縢》,原竹简背面有篇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竹简版《金縢》是战国时流传的另一个版本,文字多有不同。传世本《金縢》经过历代经师整理,显得更有可读性,也更完整。

经文:

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我先王。”公乃自以为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尔许我,我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bǐng)璧与珪。”

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是吉。公曰:“!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语译: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身患重病,十分痛苦。太公、召公说:“让我们恭敬地为天子疾病占卜一下可否?”周公说:“可以,但占卜时不要提出过分要求,不要让历代先王为难。”周公决心以自己的死换取周武王的痊愈。在祭祀场上筑起三座祭坛,分别是西周先王古公、王季和周文王,祭坛位于祭场的南部,北向。周公面朝祭坛站立。祭坛上供奉着玉璧,周公捧持着玉珪,向三王祝告。

内史官把周公祷告时的祝辞写在典册上,祝辞说:“你的长孙患了重病,如果三位先王于天庭身体不适,需要后代前往侍奉的话,那就让我姬旦代替你们的长孙吧。我秉性柔顺、伶俐乖巧、多才多艺,能在天庭侍奉好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才多艺,不具备侍奉鬼神的能力。他承担了上帝赋予的使命,正在征服天下四方。因为他能够让你们子孙的国家在人间更加强大,所以天下万民都敬畏他。哎,武王承担着上帝的使命,千万不要因为疾病而导致使命中断,只有西周发展强大起来,历代先王在天之灵才能永远会享受子孙们的祭祀。现在通过占卜获得先王的旨意,如果先王答应我的请求,我会布置好玉璧和玉珪等礼器,死去回到先王身边。先王如果不答应我的请求,我会把玉璧和玉珪等礼器重新收藏起来。”

于是在三王祭坛前各放一龟进行占卜,占卜结果都是吉兆。又查阅占卜档案,与类似的兆象对比,也都是吉兆。周公说:“都是吉兆,武王的疾病没事的。我从三王那里刚受命,要国家的长久。这是我国最重要的事情,三王十分重视武王的健康,武王健康最有利于国家发展。”周公返回后,便将占卜祝辞的书册保存在用金线封缄的柜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身体就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