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或可补救当代西方个人主义的过度膨胀(《洪范》七)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7-12

经义:

社会风俗的好坏、政治教化的善恶会影响每个人的福祸,这就是本节所说的“五福”“六极”。

中国人的幸福观念是世俗性的,所考虑的是寿命的长短、富与贫、安康还是疾病——这与印欧文明重视一种超验的天堂、地狱观念有很大区别。很难想象,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会如中世纪的穷人一样,在天主教教士的蛊惑下用最后一枚铜板购买赎罪券!

我们考察东西方建筑,二者都有表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西方最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仍是代表神权的教堂,而中国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常常是代表王权的宫庭建筑。可见,东西方文明的最大不同点仍是:西方“以神为本”,中国“以人为本”,前者主张“帝在道先”,后者主张“道在帝先”,撇开这一点谈东西方政治、文化,只会越谈越混乱。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中国学人认为西方文明的基础是科学技术而非神学宗教。科学技术只是西方文明的术、工具,宗教才是西方文明的道、安身立命的根。

今天在西方社会大行其道的个人自由主义,其根源仍在宗教,是由神恩推衍而来,因此也带有一神教本质上的排他性。以个人自由主义泛滥的美国为例,早期开拓者是虔诚的清教徒,他们抛弃欧洲的一切进入北美新大陆,前途未卜,只能勇往直前,不断开拓,这样才能在印第安人世界站稳脚跟。他们认为这种开拓者精神承受着神恩,同时要以自己的行为彰显神的恩典。

客居美国六十余载的史学家许倬云评论道:“这一种个人主义如此有恃无恐,这些开拓者才有勇气和决心一步步往前走。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些依仗上帝眷顾的个人,自以为是神的选民,对他们而言,‘神的选民’四个字,就让他们自己的地位和其他人有了区隔。异教徒不能蒙受神恩,乃是异类;那些他们认为是野蛮人的原住民,简直是羞以为伍的异类。这些自以为蒙受神恩的个人主义者,可以理直气壮地任意处置他们眼中的‘异类’。在美国历史上,正因为这种不成理由的‘理由’,百万计的原住民被他们驱赶离开自己的土地——甚至于以近代的武器对付手持弓箭的原住民,对其任意地杀戮和驱赶。从他们手上夺取的资源和土地,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据为己有。这些错失,在今天看来是人类历史上的污点,但是在当时那些开拓者的心目中,却正是以这种理由毫不留情地将新大陆占为己有。”(许倬云:《许倬云说美国》,上海三联书店2020版,第225页)

个人自由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是社区生活的解体,个人的原子化,以及人伦道德的崩塌。随着西方教育、文化在近代席卷全球,今天个人主义膨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并没有因信息技术的发达得到解决,反而使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变得越发极端和孤独。

也有西方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注重人伦道德的文化可以补救西方个人自由主义的诸多弊端。比如一生三次翻译《大学》的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年),他认为,《大学》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自己的内心开始,逐步向外扩张自己的心性,将善行延展到我们的政治共同体,乃至整个世界——而个人只是周遭世界的一部分,个人与外部不是排他性的对立,应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从本节中,我们看到,“五福”中包括“攸好德”,喜好行善、奉献社会;“六极”中包括“恶”,作恶。可见先贤多么重视人伦善行的社会意义——善也是《大学》修身次第的起点。

经文: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语译:

第九类:表明社会是否和谐幸福的现象,一个社会和谐幸福,多会有五种现象,称为五福,包括人均寿命长、人民富足、社会安定祥和、人人行善乐于奉献、尽享天年长寿而终。一个社会不和谐不幸福,多存在下面六种现象:人均寿命很短、病患者多、消极悲观情绪盛行、贫富分化加剧、忧愁仇恨情绪充斥、世风萎靡毫无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