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并重、士(官)商分业思想的现代意义(《洪范》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7-04

经义:

在中国文化中,颁历授时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尚书•尧典》介绍帝尧的丰功伟绩包括:“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历象日月星辰”讲的就是《洪范》中的“五纪”,各类计时方法,只是更简洁。

《管子•牧民第一》也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时间在国家政务中关系重大,特别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所以将“八政”和“五纪”放在一起。

“八政”即国家的八种关键政务,处于第一位、第二位的是食和货。用今天的话说,食就是农业生产,货就是商品物资和货币金融,前者称为本业,后者称为末业,二者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汉书》专列《食货志》,其开篇就说:“《洪范》的八种政务官员,第一就是管粮食生产的官,二是管财货的官。食指农民生产的可以吃的好谷,货是指可穿的布帛,以及金刀龟贝等宝物,用来分配财产、均衡利益以通有无。这两者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从神农时代就开始兴起。“《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八政”指国家政务——食、货特指国家管理的农业生产和商业金融,而非私人资本的经济活动。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汉以后,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常常将本末、义利截然对立,高举“不与民争利”“君子不言利”的大旗,反对国有资本,为国理财,他们本质上是私人大资本的代言人!

实际上,在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中,国有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平衡经济,防止私人大资本垄断国民经济,剥削普通民众。由于挡住了私人大资本的财路,历史上不断有人抹黑反对国有资本,直至今日——在私人垄断资本横行世界的21世纪,国有资本显得更加重要!

在公元前81年西汉政府的高级政策讨论会(盐铁会议)上,当时的儒家,文学贤良就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的名义,反对国营盐铁及诸多国家商业活动。他们肆意扭曲孔子的均平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权力(士)与资本(商)分业的理论,主张“君子不言利”、“君子不言兵”。他们说,孔子曾经讲过,“诸侯和大夫不必担心土地少,而要注意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财产贫乏,而要注意让人们安分守己。”所以天子不谈论财富的多和少,诸侯不谈论利和害,大夫不谈论得和失。他们满怀仁义教化民众,推广仁德安抚百姓。因此,近处的人都亲近归附,远处的人对他们心悦诚服。所以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去打仗,善于打仗的人不出动军队,善于统帅军队的人不排兵布阵。只要朝廷政治清明,就可以使敌人不战而退。圣明的君主施行了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还需要什么费用呢?《盐铁论•本议第一》引研习经学的“文学”的话:“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西汉儒生的上述荒唐观念影响深远,过去两千年一直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它从内部、在经济和军事两个层面弱化了国家实力——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悲剧!

实际上,“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不是说国家不管理经济,不经营产业,不平衡市场,而是说必须在资本和权力之间建立防火墙,阻止它们通过“旋转门”互相转化。所以《韩诗外传•卷四》在“大夫不言得丧”后面还有“士不通财货,不为贾道”,就是当官的人不能经商。

在资本近乎垄断一切,金主政治、政商旋转门已成为常态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东西方都要汲取中国先哲的本末并重、士(官)商分业思想——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回归治道之中,政者之正!

经文: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八曰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语译:

“第三类是选拔称职的官员,处理好八种政务。治国便是治吏,选拔出并监管好官员,以处理好八种政务。一是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政务。二是以商品物资供应和货币金融为核心的政务。三是以祭祀为核心的政务。四是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政务。五是以教育教化为核心的政务。六是以司法刑狱为核心的政务。七是诸侯之间往来的外交政务。八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政务。

“第四类是五种计时方法。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影响涉及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动植物生长等,所以必须综合考察地球、日、月、星辰,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符合自然规律。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星辰,五是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