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民至上、江山社稷至上——微子的大忠(《微子》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6-07

经义:

前面说过,夏商周是历史上三个并列的族群。周人灭商后,武王将殷遗民封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辅佐他。武王死后,三人乘机作乱,发兵进攻成王和周公。周公奉命诛杀了武庚,并让微子代替武庚重新立国于宋,作为殷室后嗣继续商宗庙的祭祀。

为何周人选择微子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微子知道天命之所归,明白商的灭亡已无法挽回。武王灭商后,微子曾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玉璧,他的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去见武王。见面后武王亲自解开他的捆绑,接受玉璧,还举行扫除凶恶之礼,烧掉他的棺材,并命令他恢复原职。《左传•僖公六年》记载公元前654年许僖公见楚成王时:“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微子一向以仁爱贤能著称,所以殷遗民都十分爱戴他。《史记•宋微子世家》上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

殷遗民世代以商人自居,孔子的先人来自宋国,也是殷人,他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这一点。临死前七天,孔子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那是殷人的停棺之处,就知道自己要走了。于是对弟子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从不轻易许人以仁,却说出逃的微子和死于进谏的比干一样是仁人。因为微子识天命、知大势,离开了刚愎自用的商纣王,为殷人保存了香火。《论语•微子篇》记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面对个人的荣辱安危,微子将国家人民,江山社稷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是真正的仁和忠,一种超越生死的大仁、大忠!

在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管仲和召忽辅佐的公子纠失败,公子纠为鲁庄公所杀,召忽为尽人臣之节自杀身亡。但管仲却没有这样做,齐桓公担心管仲不会忠于自己,深知管子的鲍叔回答,管仲并不是为君主个人才没有二心的,而是因为先人和国家的缘故。“(管仲)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管子•小匡第二十》)

孔子因此认为管子和微子一样,是真正的仁人。子路认为管仲不自杀违背君臣之道,不是仁人,孔子告诉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篇》)

子贡也曾怀疑管仲的做法。孔子解释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匡正了天下,百姓现在还享受着它的好处。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如夷狄一样,披头散发穿左开襟的衣服了。管仲怎会像小老百姓那样守着小信小节,在山沟里自杀而不求闻名于天下呢?《论语•宪问篇》:“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一平天下、救民于水火,重建天下秩序才是管仲的仁德啊!

微子之后两千年,北宋范仲淹如是称赞寇准:“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范文正公文集》卷八)

超越君王和臣下的个人私利,超越生死,大公无私的大仁、大忠才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经文: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dǐ)遂陈于上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guǐ)。卿士师师非度。凡有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至于今!”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mào)逊于荒?今尔无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语译:

微子启这样说:“父师、少师呀,我们商朝难道再也没法治理好天下了吗?过去先王商汤能够建功立业,而如今商纣王却沉湎酒色,败坏先王功业。现在商朝官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在为非作歹。卿士百官不守法度,各种违法犯罪者不能绳之以法。下层百姓共同反对我们,成为国家的敌人。商朝大概快要灭亡了,我们好像在大河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知道渡口在哪里,更看不到河岸。到今天这个地步,商朝真没有希望了。”

微子启继续说:“父师、少师呀,我将要离开国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在外终老天年。此时此刻,你们对我有何建议?我们商朝就要灭亡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