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王霸术(《西伯戡黎》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6-06

经义:

夏商周三代同当代世界有相似之处——诸多族群共存,政治共同体林立。

当今世界和平不是靠缺乏权威的联合国维系,而是靠大国间实力的均势——美国这样强大的霸权主义国家起着关键作用,它也利用政治军事优势肆意掠夺别国。

这是可怕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正义的沉沦和秩序的混乱——霸权主义国家不惜为自身利益挑起战争,比如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

中国从尧舜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维系东亚世界和平的是王-霸体制。王族作为世界秩序的中心和重心,与地方诸侯中强大的伯一起,共同维系和平秩序。伯意义同“霸”,当王权衰落,世界失序时,地方霸主可以起来维系天下秩序。

东汉班固编辑的《白虎通义》,详细解释了夏商周三代的五霸及其政治意义:五霸指什么?指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以前三王世道衰微,但五霸为保存政治秩序,率领诸侯朝见天子,修正天下的教化,复兴中国,攘除夷狄,所以称之为霸。昆吾氏称霸于夏朝,大彭氏、豕韦氏称霸于殷朝,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于周朝。还有人说,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庐。总之,霸就是伯,行使方伯的职权,召集诸侯朝见天子,使之不失臣下的职责,所以圣人也赞成五霸。《白虎通义•卷二•号》中说:“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兴复中国,攘除夷狄,故谓之霸也。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大彭氏、豕韦氏,霸于殷者也;齐桓、晋文,霸于周者也。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庐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会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义。故圣人与之。”

“圣人与之”是《春秋》家的观点,孔子也赞成霸道。对于管仲辅佐齐恒公成就霸业,救不绝如缕的中华文明于水火之中,孔子赞叹: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恢复了天下秩序,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如夷狄一样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但在孟子以后,学人将王与霸对立起来,荒唐地认为只要道德高尚,内施仁政,不讲军备武力都行。这种观点经董仲舒等汉儒宣扬,影响深远;世界和平的中国方案、历史证明更能维系持久和平的方案——王霸术,长期以来无人问津!

齐宣王问孟子春秋两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孟子竟然回答:孔子的门徒从不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没听说过。如果非要我说,就说称王的事吧!“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也是在《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空谈什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他指的当是周文王。历史现实是:周文王(即西伯)本人就是一方霸主,经过多年的征伐(包括这次平定黎国),才夺取了商人的天下盟主地位,成为一代新王。

《诗经•鲁颂•閟宫》说从文王的祖父太公开始,居岐山一带,就开始了灭商的进程,是有一定道理的:“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当然,文王在“剪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天,利用《史记》等资料,经史相参,我们基本能理清周文王的用兵战略和用兵路线。“他先平定自己根据地‘岐周’西边的虞、芮,由西向北驱逐了犬戎,回头扫清了东北面近在肘腋的密须,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这期间大概有一段没有急剧用兵而是积蓄力量、招徕与国,国势渐渐得到壮大和发展,并逐步向东扩张的时期。这时为了取得稳定的环境,而向商王朝妥协,因而有承认商王朝为‘大邑商’,表示臣服的时期……但事实上他这时正在准备渡河东进。等到力量一足,就挥师河东,戡定黎国,这时隔着太行山,下临朝歌,已不过二三百里的距离了。”(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065页)

文王死后,武王伐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文王不是“百里而王”,而是经过长期战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才为王的!他行的也是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文后武的王霸术!(翟玉忠:《平天下策——<管子>古典外事理论三原则》,收入拙著《智慧简史:从旧石器到人工智能》,华龄出版社2021年版)

中华治道,自汉以后越发隐而不彰。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恢复这一人类极为古老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遗产。值此急需新思想资源的大争之世,想来令人痛心!

经文: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语译:

西周文王姬昌平定黎国,清除了殷商的西部军事屏障。商大臣祖伊忧心忡忡,急忙向纣王汇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