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29
经义:
西周春秋时期的宴会往往政治色彩很浓,在礼乐仪式中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即所谓“折冲樽俎”,因此当时的使者都是很重视的——通过宴会和礼仪的观察可以了解一国的政治情况。本章中范昭是晋国使者,而应对范昭的主要是齐国的名臣晏婴,通过范昭和晏婴、齐国太师在宴会礼仪中的表现,各自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些都可以在国策制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经文:
晋平公使
景公谓晏子曰:“夫晋,天下大国也,使范昭来观齐国之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是欲试吾君,婴故不从。”于是景公召太师而问之曰:“范昭使子奏成周之乐,何故不调?”对如晏子。于是范昭归报平公曰:“齐未可并也。吾试其君,晏子知之;吾犯其乐,太师知之。”
孔子闻之曰:“善乎,晏子不出
《诗》曰:“
语译:
晋平公派范昭出使齐国,去观察齐国的政风,齐景公赏赐他宴会,晏子也在宴会上,站在范昭面前。范昭快步走到齐景公那里说:“希望能够用您不用的酒杯为您祝寿。”齐景公回头对左右的侍臣说:“把我的酒杯里面斟上酒,献给客人。”范昭喝完了之后,晏子说:“把酒杯撤下去。”范昭不高兴,跳起舞来,回头对太师说:“请您给我演奏成周之乐,我愿意来跳舞。”太师回答说:“我没有学习过。”范昭起来走出了大门。
齐景公问晏子说:“晋国是天下的大国,派遣范昭来观察齐国的政风,现在你让大国的使者发怒,怎么办?”晏子说:“范昭这个人,并不是鄙陋而不知道礼仪的人,他这样做是要试探您,所以我没有顺从他。”于是齐景公召见太师问他说:“范昭让你演奏成周之乐,为什么不调理乐器为他演奏?”太师的说法和晏子一样。于是范昭回去报告晋平公说:“我们还不能够兼并齐国。我试探他们的君主,晏子知道我的想法;我冒犯他们的乐师,太师知道我的想法。”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说:“好啊,晏子不出于宴会之上,就能够战胜千里之外的敌人。”
《诗经》上说:“上天保佑周朝,发兵震慑他们,没有不惊慌的。”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