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凤凰蔽日而至(《韩诗外传·卷八•第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27

经义:

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凤凰一类的祥瑞也是不可征信之事,所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篇文字当然不是史实,而只是表达了一种观念,说明黄帝之德,足以出现祥瑞,因为黄帝“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显然符合儒家治国的最高标准,足可以臻入“圣人”之列。圣人为天子,当然也就应该出现祥瑞,这样的事,史书中屡屡记载。

经文: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晨兴,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天老对曰:“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戴德负仁,抱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举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带黄绅,戴黄冕,致斋于中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语译:

黄帝继承天子之位,顺承天道而施予恩惠,统一并修养道德,推行仁义。天下太平,但没有凤凰出现,就思考着它的形象。早睡早起,把天老叫过来问:“凤凰是什么样子?”天老回答说:“凤凰的形象,前面像飞鸿,后面像麒麟,脖子像蛇,尾巴像鱼,身上有龙一样的花纹,有乌龟的身体,下巴像燕子,嘴巴像鸡,具备仁德和忠诚道义,叫起来的声音,小的象是敲打金属,大的象是击鼓,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时,可以看到它身上五种明亮的色彩,一旦飞起来,八方都会刮风,它的气息和及时的雨水相应;吃东西有具体的目标,喝水时也有仪节,去的时候是文德教化的开始,来的时候是嘉德的完成。只有凤凰能够通达天的福祉,应和土地的神灵,与五音合律,观览人的九种道德。天下政治清明有道,能有一种与凤象相合,凤凰就会经过那里;有两种和凤象相合,凤凰就会在那里盘旋飞翔;有三种和凤象相合,凤凰就会在那里停留下来;有四种和凤象相合,凤凰就会在春秋两季来到这里;有五种和凤象相合,凤凰就会一生都居住在那里。”

黄帝说:“唉呀,真是这样啊,我怎么能够遇到这样的景象呢?”于是黄帝就穿上黄色的衣服,戴上黄色的礼帽,在宫中斋戒,凤凰飞了过来,将阳光都遮住了。黄帝从东面的台阶上下来,向西方拜了两拜,然后叩头,说:“上天降下了福祉,我不敢不接受天命。”凤凰就停息在黄帝的东方园囿里,栖止在梧桐树上,吃着园中竹子的果实,一直到去世。《诗经》上说:“凤凰飞起的时候,翙翙然扑着翅膀,再停在那里。”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