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26
经义:
在国际交往之中,各国有各国的礼俗,它们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的礼俗,才能够和平共处。春秋之时,中原地区以礼仪之邦自居,而将四方边远的国家看作是蛮夷,楚国本身也被中原地区的国家视为蛮夷,但和越国相比,尤其是其北方地区,已经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所以这里才会认为越国是“夷狄之国”。当然,村章中除了体现这一文化因素之外,还体现了越国使者的机智。
经文:
越王勾践
语译:
越王勾践派遣廉稽进献战争中的所俘给楚王,楚王的使者说:“越国是夷狄一类的国家,请让我来欺侮它的使者。”楚王说:“越王是一个贤能之人,他的使者也很贤能,你要谨慎一些。”楚国使者出来见廉稽说:“戴上礼帽,就可以依照礼仪与我们的大王相见;不戴礼帽,就不能相见。”廉稽说:“越国也是周朝所封的列国之一,不能够处于中原地带,却处在长江大海的岸边,和鼋鳣鱼鳖共处,身上画了花纹,剪断了头发,然后才能居住。今天来到贵国,却说一定要“戴礼帽才能依礼相见,不戴礼帽不能相见,如果这样的话,贵国的使者到越国去,也将要割掉鼻子,在脸上刺字涂墨,在身体上画上花纹,将头发剪掉,然后才能按照我们那里的礼俗相见,可以吗?”楚王听到了之后,穿上衣服出来谢罪。孔子说:“到四方诸侯去出使,不屈辱君王所交待的使命,可以说是士人了。”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