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修身端行,而待其时者也(《韩诗外传·卷七•第七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20

经义:

君臣遇合,是古代士人的最大理想;而贤才不能够为世所用,生不逢时,却是历史上更常见的事情。对待这种情况,只有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待时而已,如果终身未遇明君,那也只能说是自己的不幸,归结为“天命”。所以《论语》中子贡对孔子说:“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孔子所等待的便是一个出仕的合适时机。按照孟子的话说便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达与不达,并非由自己来决定,能够由自己来决定的,只有自己的“独善”而已,也就是本章中所说的“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这一章以大量的历史事例来说明遇与不遇的道理,意在强调个人修养是内在的,是可以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去做的。至于能否遇到贤明的君主,从而推行自己的“道”,却是一种天命,自己不能够去掌控。

经文: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书习礼乐不休。

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意者当遣行乎?奚居之也?”

孔子曰:“由来!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刳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叶公子高终身不仕,鲍焦抱木而立,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傅说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缚自槛车,以为仲父,则遇齐桓公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虞丘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夫兰茝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乎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诗》曰:“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语译: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的时候,坐在三种经书的讲席上,七天没有粮食吃,喝的野菜汤里也没有米。弟子们都有飢饿的脸色,但是读《诗》《书》学习礼乐没有停止。   

子路向孔子进谏说:“做好事的人天会以福祉来回报他,做坏事的人天会以灾祸来回报他。现在您积累仁德,做好事已有很长时间了,大概还有什么善行没有做吧?为什么现在的处境这么困苦呢?”

孔子说:“仲由你过来!你是一个小人,没有学习过道理。坐下来,我和你说。你认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遭受罪过吗,那么王子比干为什么会被剖开心而死呢?你认为讲求道义的人就会被听信吗,伍子胥为什么会挖下自己的眼睛悬在吴国的城东门上?你认为廉洁的人就会被任用吗,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会饿死在首阳山上?你认为忠诚的人就会被任用吗,鲍叔为什么得不到任用?叶公子高一辈子不再做官,鲍焦抱着树木哭泣,介子推住在山里被焚烧。所以君子学问渊博、智谋深远,但是没有遇到好时机的人很多,哪里只是我一个人呢!贤与不贤,是他本身的资质;能不能遇到一个合适的君主,那是时机。现在没有一个好的时机,贤能又能够用到什么地方呢?所以虞舜在历山南种田,后来被立为天子,这是因为他遇到了尧;傅说背着土去筑墙,后来被任命为大夫,这是因为他遇到了商王武丁;伊尹本来是有莘氏的仆人,背着食器和切菜板,调和五种滋味,后来被任用为宰相,这是因为他遇到了商汤;吕望五十岁的时候还在孟津那里卖食品,七十岁还在朝歌做屠夫,九十岁时才做了天子的老师,这是因为他遇到了周文王;管仲被囚在槛车里面,后来被任用,号称“仲父”,这是因为他遇到了齐桓公;百里奚把自己卖了五张羊皮的价格,为秦国的国君放牛,后来被任用为大夫,这是因为遇到了秦缪公;虞丘名闻于天下,被任用为楚国的令尹,后来他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了孙叔敖,这是因为遇到了楚庄王;伍子胥在吴国时先前立了很多功劳,后来却被杀死了,并不是他的智慧先前很好,后来衰落,而是因为先前遇到的是阖阊,后来遇到的是夫差。千里马疲惫地拉着装盐的车子,并不是没有好马的形体容貌,而是没有人能够了解它。如果千里马遇不上伯乐,哪里能够展示它日行千里的快足呢?造父也显示不出他善于驾千里马了。香草生长在茂密的树林里,深山之中,但是并不因为没有人看到它就不芳香了。学者并不是为了要显达,而是为了身处困境时也不会走投无路,忧虑的时候志气也不会衰落。预先知道福和祸的开端,心中没有迷惑。所以圣人隐居自己,念虑深湛,有自己独到的见识。舜是一位贤达圣明的人,他坐朝南面而治理天下,这只是因为他遇到了尧。如果舜生活在夏桀、商纣的时代,能够自己免除刑罚杀戮就算好的了,哪里还会登上天子之位呢?夏桀杀掉关龙逢,商纣杀掉王子比干,这个时候难道是关龙逢不聪明,王子比干没有智慧吗?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遇上一个好时机。所以君子是致力于学问,修养自己的身心,端正自己的行为,而等待时机的那种人。你不要有所迷惑。”

《诗经》上说:“鹤在曲折的沼泽里鸣叫,声音可以上达到天上。”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