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感,事有可适(《韩诗外传·卷七•第三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9

 经义:

本章用了两个寓言来表达文义,第一个寓言是宾客通过一个老妇人为一个被赶出家门的媳妇做中间人,并使得她的婆婆重新将她追回的故事,请匮生为东郭先生、梁石君做中间人;第二个故事是匮生用两个寡妇来作比拟,使得曹参能够礼聘这两位隐士为上客。从故事的角度来看,颇为生动有趣。

经文:

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当曹相国为齐相也,客谓匮生曰:“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者也。吾闻先生得谒曹相国,愿先生为之先。臣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使人追去妇还之。故里母非谈说之士,束蕴请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所感,事有可适,何不为之先?”

匮生曰:“愚恐不及。然请尽力为东郭先生、梁石君束蕴请火。”于是乃见曹相国曰:“臣之里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终身不嫁者。自为娶,将何娶焉?”

相国曰:“吾亦娶其终身不嫁者耳。”匮生曰:“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士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相国娶妇,欲娶其不嫁者,取臣独不取其不仕之臣耶?”于是曹相国因匮生束帛安车迎东郭先生、梁石君,厚客之。

《诗》曰:“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语译:

齐国有两个隐士东郭先生和梁石君,在曹参做齐国相国的时候,有一个宾客对匮生说:“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是当世有贤德的人,隐居在深山中,终究不会委屈自己,降低自己的志气出来求官做的。我听说您能够去谒见曹相国,希望将他们介绍给曹相国。我的乡里有一位妇人与一位老妇人关系很好,这位妇人被怀疑偷了肉,她的婆婆把她赶了出来,妇人心里怨恨,就去告诉了这位老妇人。老妇人说:‘你慢慢地走,我会让你的婆婆把你叫回去。’就扎了一束乱麻,到赶走妇人的家中求火种,说:‘我们家的狗争抢肉而互相撕咬,狗被咬死了,我到你这里来求一些火种回去烧狗肉。’妇人的婆婆一听就直接派人去把被赶走的妇人追回来。所以乡里的老妇人并不是谈说的人,扎起一束乱麻去求火种,也不是让妇人回家的好办法。但是事物之间是互相感通的,事情有正好合适的时候,为什么不先为这两位隐士去做个介绍呢?”

匮生说:“我很愚笨,可能做不到,但是请让我尽力为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扎一束乱麻去求火种。”于是就去谒见曹参说:“我的乡里有丈夫死了三天就出嫁的女子,也有丈夫死了终身不再嫁的女子,如果您为自己娶其中的一个,会娶哪一个呢?”

曹参说:“我会娶其中那个终身不再嫁的。”匮生说:“齐国有隐士东郭先生和梁石君,他们是当世有贤德的人,隐居在深山之中,终究不会委屈自己,降低自己的志气出来求官做的。您娶妇人要娶那终身不再嫁的,寻求大臣独独不求这类不出仕的大臣吗?”于是曹参通过匮生用五匹帛和安车去迎聘东郭先生和梁石君,用上客的礼仪厚待他们。

《诗经》上说:“已经见到君子了,我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