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其所使,不任以辞(《韩诗外传·卷七•第二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9

经义:

古代使者出使,“受命而不受辞”,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应对的,也就是要能够“专对”,这对一个使者而言,既需要他有比较好的及时应对的才能,也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本章中赵王对使者说“慎无失吾言”,便是不太符合派遣使者的法则,因此使者用调琴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经文:

赵王使人于楚,鼓瑟而遣之,曰:“慎无失吾言。”使者受命,伏而不起,曰:“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也。”王曰:“。”使者曰:“调则可记其。”王曰:“不可。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臣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故王之使人,必慎其所使,而不任以辞。”《诗》曰:“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语译:

赵君派人到楚国去,送他的时候弹着瑟,说:“谨慎地记住我的话。”使者接受命令后,伏在地上不起来,说:“君王弹奏瑟,没有像今天这样悲感动人。”赵王说:“是的,今天的瑟音律很调和。”使者说:“音律调和,那么可以把调音柱的位置记下来。”赵王说:“不行。天气有干燥的时候,有潮湿的时候,弦有放松的时候,有绷紧的时候,所以调音柱是要随着它们的变化而推移变化的,没有办法将它记下来。”使者说:“那么请让我借用这作个比喻。楚国距离赵国有一千多里远,在一定的时间内也应该会有或吉祥或者不幸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了不幸的事,我就要去吊唁;如果发生了吉祥的事情,我就要去祝贺,就好像调音柱要随着气候和弦的变化而变化一样,是没有办法将它记下来的。所以大王派使者到别的国家去,一定要慎重地考虑他所要去的地方,而不是把已经想好的言辞托付给他。”《诗经》上说:“匆匆忙忙出使的人,常常怕他考虑事情不周全。”大概是伤感君主过分地控制他的臣子。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