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要选贤任能、依法赏罚(《盘庚中》三)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5-17

经义:

商朝以黄老、法家精神治国。奖善惩恶,依法赏罚,在《尚书•盘庚》三篇中多有体现,比如《尚书•盘庚》上盘庚两次讲“予亦不敢动用非德”,我也不敢擅自赏赐;还说,治国一断于法,不别亲疏,有过者受惩罚,有功者受奖赏。“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这种治国理念从商立国之初就确立了,除了《史记•殷本纪》中提到的,伊尹建议商汤依法治国,“言素王及九主之事”。西汉刘向编辑的《说苑》中,有商汤与伊尹论为君之道,其中伊尹特别提及不可无法制,不可以主观意愿用人。要做到臣有为,君无为,君主循名责实,依法赏罚、黜陟(罢免和升迁)。汤问伊尹选举官员的办法。伊尹回答,以前尧帝看到人就能了解他,舜帝任用后方能了解,大禹凭作出的功绩来选拔官员。三位君主举用贤才的方法不同却都能成功,但仍有失误的时候,何况不依法度而单凭自己主观意愿用人呢?必会有严重失误!所以君王应让臣下自己贡献出其才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君王为何要选用德才兼备者?因为君王只有得到贤能的辅佐,才能治理天下。不然即使有尧、舜那样的英明,没有得力重臣,教化恩泽就不能施行。所以明主谨慎地选择官吏,务必求得贤才管理各种机构,使他们爵位尊荣,俸禄优厚。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黜退他们,让他们去劳动。这样,君主就不会有忧患,臣民中就不会有奸邪,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尽职,恩泽遍布众生,甚至能达及草木。从前虞舜左有大禹,右有皋陶,不下朝堂天下就得到治理,这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

《说苑•君道》记载:“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举之。夫三君之举贤,皆异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况无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贡其能,则万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材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tè,罪恶——笔者注),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历史上舜帝以无为而治闻名。《论语•卫灵公篇》引孔子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大戴礼•主言篇》也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云:“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总之,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要选贤任能、依法赏罚——这才是“大道之行”的治世。

“收孥”,罪犯的妻子、子女依法连坐是三代重要的司法实践。本节盘庚对那些狂妄违法,欺诈奸邪的人严惩不贷,甚至他们的子孙也要连坐,正是商人居乱世,危急时刻用重法的体现。

经文:

呜呼!今予告汝不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语译:

商王盘庚说:“啊,我郑重向你们宣告,迁都决定不会改变,你们要深刻理解我最大的牵挂,我们不能相互疏远。你们应彼此支持,在内心深处拥护我的迁都决定。如果你们心怀恶念,不走正路,狂妄违法,欺诈奸邪,胡作非为,我会坚决绳之以法,杀掉你们,还要连及你们的子孙,不让你们的家族在新都生息繁衍。”

“好吧,为了实现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出发吧。我和你们共同迁到新都,在那儿建设我们永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