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前战争是要讲原则的(《韩诗外传·卷六•第二十五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7

经义:

与本章类似的事古书多有记载,如本书卷二第一章“楚庄王围宋”。这些事例在春秋时期很多,可见当时即使是战争也有重要的原则,比如“不伐丧”等等,宋襄公在泓之战中还说过“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当时战争中的一些原则。本章中赵襄子讨伐中牟叛乱的时候,也说“君子不乘人于利,不厄人于险”。

经文:

昔者赵简子薨而未葬,而中牟畔之。葬五日,襄子兴师而之。围未而城自坏者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者,是天助之也。君曷为而退之?”襄子曰:“吾闻之于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厄人于险。’”使其,然后攻之。中牟闻其义,而请降,曰:“善哉,襄子之谓也。” 

《诗》曰:“王猷允塞,徐方既来。”

语译:

以前,赵简子死了还没有来得及安葬,佛肸据中牟而背叛晋国。赵简子下葬五天之后,赵襄子率领军队来攻打他。还没有把城完全包围住,城墙自己塌掉了十丈,赵襄子鸣金退兵。军中的官吏向他进谏说:“您要诛讨中牟的罪过,城墙自己塌了十丈,这是上天来帮助您。您为什么自己退兵呢?”赵襄子说:“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在自己有利的时候乘人之危,不在别人危险的时候陷人于困境。’”就让他们筑好城墙,然后再攻打它。中牟的人听说赵襄子讲求道义,就请求投降,说:“好啊,这说的就是赵襄子。”

《诗经》上说:“宣王的谋略很实在,淮夷已经来归顺了。”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