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5-17
经义:
考察宗教习俗,我们发现中国是世界不同类型宗教的大熔炉,从狩猎采集族群的萨满教到种类繁多的民间信仰,从祖先崇拜到一神教,让人目不暇接。
为何千百年来这些宗教和平相处,没有发生欧亚大陆西部那样惨烈的宗教战争呢?这是因为除各种宗教外,中国还有超越宗教的礼义教化。不信仰排他性的至上神,礼义教化以普世社会秩序为根本。《礼记•中庸》指出,遵循宇宙人生大道要从日常的仁和义做起,“修道以仁”。仁是什么,就是爱人,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是什么,就是有智慧、事事做得合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人要分别亲疏,尊贤者要有等级,礼义秩序就这样产生了。“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从礼的角度看,不同宗教只是针对不同人群的教化而已——这些教化不可或缺,用《管子•牧民》中的话说:“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明”是尊的意思;陋民,即小民,普通的民众。古代一般民众缺乏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所以要以神道设教,用鬼神威慑、约束他们的行为。
本节盘庚的讲话对象是普通民众,所以多涉及鬼神。他反复警告民众:如果你们反对迁都大计,在天界的祖先就会抛弃你们,不再保护你们。他们对你们的惩罚严厉而恐怖!
《管子•牧民》开篇讲治国总纲,从中能看到中华治道与西方政治极为不同,它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化相统一,不似西方那样宗教与世俗分立!
古代政治经济的关键是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储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自动迁来,土地开发得好,本国人民就安居乐业,这是经济基础。府库充足,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居上位者消费用度合乎制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下位者礼、义、廉、耻四维发扬,政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饬四维。但对于普通民众如何教化呢?就要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因为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文中说:“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顺通“训”——笔者注)民之经,在明鬼神、祇(祇,zhǐ,敬——笔者注)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中国是一个高度世俗化国家,由学校承担西方教堂的功能,其主要职责是安顿身心,安身立命,基础是人伦秩序的教育。如同当代西方社会仍遍布教堂一样,中国自夏商周三代起,从基层到国都全部建立起了学校。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按学生的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一类是乡学,即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五百家为党,党有庠。两千五百家为州,州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乡有校——足见古代教育之发达。《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射,意思是练习射箭——笔者注)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指建于国都的国学名称——笔者注)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搬硬套现代西式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失去了道德智慧教育的大本——这是怎样的愚蠢和悲剧啊!
经文:
“予念我
“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
“兹予有
语译:
商王盘庚说:“我想到历代先王曾领导劳烦你们的祖先,我作为今王教导你们,这是对你们祖先的真正怀念。现在面临水患的严重威胁,如果因为我不迁都而导致国家灭亡,历代先王一定会降下重灾惩罚我,说:‘你为什么要虐待我的民众?’如果是你们安于现状,不努力开创新生活,不和我保持一致,顽固反对迁徙,先王同样会降下重罪惩罚你们,说:‘你们为什么不支持盘庚?’迁都的理由已经给你说清楚了,你们要是再执迷不悟,铸成大错,上天就会惩罚你们,想躲也躲不掉。
“我祖是你们祖先的领导,你们的祖先服从我祖的指挥,那么大家就是我应该保护的人。我保护你们,你们内心却反对我,我的祖先会告诉你们的祖先,说你们背叛了盘庚。那样你们的祖先会坚决抛弃你们,若再遇困难向他们求救,你们也不会得到祖先的护佑,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国内有乱政的大臣执掌权柄,大肆聚敛财富。这些人的祖先已经告诉先王说:‘您给我的不肖子孙使用重刑吧。’先王接受他们祖先的建议,于是降下重刑让乱政大臣面临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