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天下“父母官”(《韩诗外传·卷六•第二十二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6

经义:

古代常称国君、大臣或者地方官为“父母官”,而老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而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则应该像尊敬父母那样尊敬统治者,这样,他们的关系才能够真正获得和谐。本章主要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明他们应该怎么样去爱护老百姓,如果一切都为老百姓考虑,这样当然会得到老百姓的敬爱了。

经文: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君子为民父母何如?曰:“君子者,貌恭而行,身俭而施博,故不肖者不能逮也。尽于己,而区略于人,故可尽身而事也。笃爱而不夺,厚施而不伐。见人有善,欣然乐之,见人不善,惕然掩之,有其过而兼包之。授衣以最,授食以多。法下易由,事寡易为,是以中立而为人父母也。筑城而居之,别田而养之,立学以教之,使人知亲尊。亲尊故父服斩缞三年,为君亦服斩缞三年,为民父母之谓也。”

语译:

《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君子要怎么样才能成为老百姓

的父母呢?回答说:“作为君子,应该是外貌恭敬而行为端正,自身节俭而施惠广博,所以不贤的人是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把自己的财货尽力施予他人,而对别人的要求却不高,所以这样的人是可以尽心尽力侍候他的。真诚地爱护他人而不夺取他们的财物,广泛地施予却不自夸,看到别人做了好事,就欣欣然很高兴,看到别人有不好的地方,就很警觉地替他掩饰,能够包容他们的过错。给他人的衣服都是最好的,给他人的食物都是最多的,法令很简单,容易去实行,事情很少,也容易做到,所以无所偏私,可以做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建造城市用来居住,为他们分配田地,让他们养活自己,为他们建立学校进行教育,使他们知道父母的尊贵。父母尊贵所以为父亲穿斩缞的丧服三年,为国君也穿斩缞的丧服三年。这就是说他可以做人民的父母。”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