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物周流,不外道德(《韩诗外传·卷六•第十九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5

经义:

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如果出于诚心,不是出于阿谀奉承以及恶意中伤,则自己不失为君子,他人也容易接受。真诚的赞扬和批评在亲友之间还比较容易实行,但如果赞扬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是批评与自己不和的人,便容易引起误解,所以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只有真正刚毅强力的人才能做到。事实上,这也是双方面的事,其效果也取决于被赞扬和被批评者的态度。就一般人而言,都比较喜欢他人对自己的赞扬,而直言批评他人者却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排斥和嫉恨,如历史上一些耿直的大臣,最后大多会因此受到君主的疏远或贬谪。实际上,过多的赞扬对于虚心求进步的人来说,是没有多少帮助的,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而遇到批评他的人就说:“丘也幸们,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里也记载子路“闻过则喜”,对于孔子、子路这样的人来说,直言其过倒是受到欢迎的,因此古人追求一种“君子之交”。

经文: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道谀也。正言直行,指人之过,非毁疵也。柔顺从,刚强猛毅,与物周流,道德不外。

《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语译:

君子尊崇别人的道德,称扬别人的优点,这不是拍马奉承。语言端正,行为正直,指责

别人的过错,这不是诋毁挑剔。有时顺从他人,有时刚强果敢,和万物一起运行,不出于道德的范围之外。

《诗经》上说:“软的不把它吃掉,硬的也不吐掉。不欺侮鳏夫寡妇,不畏惧强暴的人。”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