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情上达对于治理十分重要(《韩诗外传·卷六•第十七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5

经义: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贤而不举,这些都是治理国家中的重大的过失,天子能够重视这些过失,反省自己的不足,而让诸侯国的君臣都能够改正这种过失,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这一章里所说的是“开四目,通四聪”,下情得以上达,如果上下之情不通,即使天子想有所作为,却不能够及时了解民情的话,想治理天下而得到百姓的爱戴,就很难了。

经文:

王者必立,方二人,使窥远牧众也。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贤而不举者,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噫!朕之政教有不得尔者邪?何如乃有饥寒而不得衣食,有狱讼而不平其冤,失贤而不举?”然后其君退而与其卿大夫谋之。远方之民闻之,皆曰:“诚天子也!夫我居之,见我之近也,我居之幽,见我之明也。可欺乎哉!”故牧者所以开四目,通四聪也。

《诗》曰:“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此之谓也。

语译:

天子定会设立治理九州的长官,每个地方设立两个人,让他们监视边远地区,管理当地的老百姓。远方的老百姓饥饿寒冷而得不到衣食的,有诉讼之时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不平的,有贤能的人没有被推举出来的,这些人就去告诉天子。天子在他们的国君去朝见天子的时候,作揖行礼,请他们进来,说:“唉!我的政治和教化有不恰当的地方吗?为什么会有老百姓饥饿寒冷而得不到衣食,有诉讼之时为他们的冤屈而感到不平,有贤能的人没有被推举出来?”然后他们的国君退回自己的国家,和他的卿、大夫谋划这些事情。远方的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说:“这真是一个圣明的天子。我居住得这么远,他却看到我们的生活,好像很近一样。我居住的地方是这样偏僻,他却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这样清楚,这样的天子怎么能够欺骗呢!”所以地方的长官是用来打开看到四方的眼睛,通达四方见闻的。

《诗经》上说:“国家政事的好坏,仲山甫都很明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