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4
经义:
贤人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得到他们就可以国家昌盛,失去他们必将国破家亡。本章所举的四个例子都意在说明这一问题。“困而不知疾据贤人,而不亡者,未尝有之也”。但就国君而言,如何能够识别贤人、得到贤人则是一个大问题,就大多数国君而言,他所任用的大臣,都是他认为的贤人,但事实上很多都是对国家造成危害的人。求贤的道理是易于明了的,但是得贤的结果却是不容易办到的。
经文:
易曰:“
《诗》曰:“
语译:
《周易》里面说:“在乱石里受困,依附在蒺藜之上。回到家里,看不到自己的妻子,
是不祥之兆。”这里说的是受困却没有贤人可以依靠。以前秦穆公在殽山被晋国军队打败了,立刻就依靠百里奚、蹇叔、公孙支的辅佐而称霸;晋文公被骊姬所迫害出奔,立刻依靠咎犯、赵衰、介子推的协助,回国之后做了国君;越王勾践在会稽山被吴王夫差所败,立刻依靠范蠡、文种的辅佐,灭亡了吴国,在南方称霸;齐桓公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国打败,立刻依靠管仲、宁戚、隰朋的辅佐而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这些都是受困之后而知道立刻去依靠贤人的人。如果受困之后不知道立刻去依靠贤人,却没有灭亡的,还没有过。
《诗经》上说:“贤人都逃走了,国家也就遭受病困了。”这里说的是国家没有贤人的意思。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