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化的最高境界是“风俗淳”(《韩诗外传·卷六•第三章》) ​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1

经义:

国家和政治的稳定,赏罚分明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兼听各方面的意见,一切都要出于公义。如果真正能够实行的话,老百姓都知道功成受赏,勉力完成分内之事;不称职便要受罚,也就不会再有许多妄求。则人人都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这样社会便会逐步形成一种严格的秩序,就容易管理得多了。

经文:

赏勉罚,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其分职,考其事业,较其官能,莫不理法。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如是则厚者进,而佞谄者止;贪戾者退,而廉节者起。《周制》曰:“先时者死无赦,不及时者死无赦。”人习事而因,人之事,使如耳目鼻口之不可相借也。故曰:职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如是则群下百吏莫不修己,然后敢安仕。能然后敢受职。小人易心,百姓易俗,奸宄之属,莫不反。夫是之为政教之极,则不可加矣。《诗》曰:“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惟民之则。”

语译:

奖赏勤勉的人,惩罚苟且的人,那么老百姓就不会懈怠;多方面地听取意见,为人敏捷明智,那么天下人就都会顺从他。然后再分别他们应尽的职责,考核他们所做的事务,比较他们做官的才能,这样一切都治理得很好。那么公正的道理就会通达,行私请托的门路就会堵塞;公正的道义建立,私欲的事就会止息。这样的话,道德深厚的人就会进入朝廷做官,花言巧语的谄媚之人就不会被任用。贪婪暴戾的人就会被责退,而廉洁的人就会被起用。《周制》中说:“历法中出现先于天时的事,杀死不赦免;出现后于天时的事,杀死不赦免。”人们习惯于他们所做的事,很难改变。人们所做的事情,就如同耳目口鼻一般不可错乱。所以说:职务有所区分,人民就不会怠慢;位次确定,顺序就不会混乱;广泛地听取意见,敏捷明智,各种事情就不会搁置,并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样的话,所有的官吏都会加强自己德行的修养,然后才敢安然出仕,确实有才能然后才敢去接受职务。品德低下的小人就会改变自己的心志,老百姓就会改变风俗,作奸犯科之徒,都会返回到诚实的状态,这就是政治教化的极点,没有办法再添加什么了。《诗经》上说:“大谋划,定命令,长远的谋略时时宣告。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作为法则。”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