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1
经义:
齐桓公三次访问,却不能见到一个小臣,不惜去了五次才见到。无论从齐桓公方面来说,还是从小臣方面来说,都是重“道”的表现,不这样去做,就不能够显示“道”的尊贵。这里的“道”就是文章中所说的“仁义”,爱好仁义的君主,才会有爱好仁义的士人去辅佐他,尊重道的士人,才能够不会因为要求富贵而出仕。因此,齐桓公能够成为诸侯的霸主,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经文:
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
语译:
齐桓公去见一个小臣,去了三次却没有见到。齐桓公身边的人对他说:“小臣,是国家中地位低微的臣子。您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他,就不要再去见他了吧。”齐桓公说:“啊,这是什么话!我听说过,普通的平民不想得到富贵,他不会轻易地出仕,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万乘的国君;万乘的国君如果不爱好仁义,不会轻易地委曲自己的身体,去拜访一个平民。即使这位先生不想要富贵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不能不爱好仁义。”于是去了五次才得以见到。天下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齐桓公对于一个平民都能够屈节去拜访他,何况对于国君呢?于是一个接一个地去朝见齐桓公,没有不来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多次召集诸侯的盟会,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啊。《诗经》上说:“君王德行高大正直,天下都会顺从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