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确定社会职责的名重要(《韩诗外传·卷五•第三十四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10
经义:
《论语》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非常重视“正名”,因此儒家有时也被称为“名教”。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左传·成公二年》说:“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本章中所说的只是一件小事,一个用词的区别,但是孔子却很重视,可见“名”的确是儒家学说的重要范畴之一。
经文: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
语译:
孔子陪同季孙坐着,季孙的家臣通对他说:“如果国君派人来借马,可以给他吗?”孔子说:“我听说国君从大臣那里拿东西叫做取,不叫做假。”季孙领悟了孔子的意思,就对他的家臣通说:“从今以后,国君来取东西,就说是取,不要说是假。”孔子说:“把‘假马’这个名目更正之后,君臣之间的名义就确定了。”《论语》中说:“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诗经》中说:“君子不要轻易地说话。”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