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贤者莫能用贤(《韩诗外传·卷五•第十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07

经义:

圣主能得贤臣,君臣遇合,这是古代治道的理想状况,但这种情形在古代却比较少,从古到今,没有不灭亡的朝代,这当然由于历史上的君臣更多的是平庸之辈,等到一国将亡之时,无疑都是昏庸之主和奸佞之臣。《周易》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君主各贤其臣,因此,国家的命运常常决定于君主本身的贤明程度。本章中区分了人君不同的辅佐,所谓人师、人友、人吏、人隶,不同的辅佐者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儒者最大的理想是为帝王师,因此“人师“被列为最高,这些人都是明道之士,虽然不必直接参加政事的管理,但是对于治道了如指掌。

经文: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行可以为辅弼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语曰:“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相观而志合,必由其中。”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机,得失之要也,可无慎乎?《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不明尔德,以无陪无卿。

语译:

智慧像是泉水的源头那样没有穷尽,行为可以作为他人准则的人,这是老师。智慧可以磨炼他人,行动可以辅佐他人,这是朋友。依据法制,谨守自己的职责,而不敢去做坏事,这是官吏。在他人面前,称合别人的心意,别人叫唤一声,他就答应两声,这是仆隶。所以上等的君主以老师作为自己的辅佐,中等的君主以朋友作为自己的轮佐,下等的君主以官吏作为自己的辅佐,使国家危亡的君主以仆隶作为自己的辅佐。古语说:“渊流广阔,其中的鱼就很大;主上贤明,他的大臣就有智慧;君臣互相观察而志意相投,一定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眼睛都很明亮的人能够互相看到,语言相同的人可以互相听到,志意相同的人互相跟随,不是贤明的人就不能够用贤明的人。所以君主任用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国家存亡的机微、是非得失的关键也都存在于其中,难道可以不谨慎吗?《诗经》上说:“你的德行不修,所以背后和旁边都没有人支持你。你的德行不修,所以没有公卿大臣来辅佐你。”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