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06
经义:
礼义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周朝因为礼义而享国长久,及至礼义衰微,秦灭六国,专以暴政统治,所以不过二世而亡,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显著教训。礼义的本质在乎人情,不顾人情而治理天下,天下就不会被治理好。因此,人有各种欲望,礼也顺着人的种种欲望而设立,但对这些欲望又用道义加以节制,这种治理方法也就是因势利导的方法,所以“民之从命也速”。
经文:
天设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设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设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坏以来,王道废而不起,礼义绝而不继。秦之时,非礼义,弃《诗》《书》,略古昔,大灭圣道,专为
语译:
天高高地在上面,日月可以在那里普照大地;大地如此博厚,因此上面的山陵也能很有名;在上位的人设立治理天下的道理,所以事情就都有了秩序。自从周朝衰微败坏以来,王道废弃,不能够重新恢复;礼义断绝了,不能得到延续。秦朝的时候,认为礼仪和道义都不对,毁弃了《诗》《书》等书籍,轻视古代的文化,大肆毁灭圣人之道,专门胡作非为。以贪求财利为风俗,以告发抓捕为教化,天下大乱,于是战火兴起,老百姓无处安家,居住在露天之下,老百姓以侵夺偷盗为习,距离圣明先王的光辉事业太远了,没有看到过仁义的道德,没有受到礼乐的熏陶,所以愚昧顽钝,不讲究礼仪,恭敬之心越来越衰败,以威严武力相胁迫,胡作非为的谗佞之徒不躲避祸害,这是天下所以难于治理的原因。人有六种基本的情欲:眼睛喜欢好看的颜色,耳朵要听好听的音乐,鼻子想要闻香气,嘴巴想要吃美味,他的身体和四肢想安然而不做事情,衣服想要穿美丽轻便暖和的,这六个方面,是老百姓的六种基本的情欲。不满足它们,天下就会有动乱,顺从他们这六种情欲,天下就会和睦。所以圣明的君王教育百姓,一定是顺从他们的性情,用礼来节制他们,一定是顺着他们的情欲,但用道义来制约他们。道义简明而完备,礼仪容易而合乎法度。它们距离人情不远,所以老百姓听从命令也迅速。孔子知道正道容易施行,说:“《诗经》上说:‘因势利导教育人民很容易。’这不是虚假的话。”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