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韩诗外传·卷五·第六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04

经义:

俗话说:“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一章本是《庄子》中的一则寓言,用以说明大道是不能够通过读死书获得的。轮扁用自己的技艺为例,说明即使是一门手艺,它所能够传下去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法则,至于其中的精微之处,都无法传授下去,何况是天下之至道?推而广之,天下万物万事莫不如此,所以《庄子·秋水》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因此,学艺或者学道,都贵在能得其意,而不在表面上做功夫。

经文:

楚成王读书于殿上,而轮扁在下,作而问曰:“不审主君所读何书也?”成王曰:“先圣之书。”轮扁曰:“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轮扁曰:“以臣轮言之。夫以规为圆,矩为方,此其可付乎子孙者也。若夫合三木而为一,应乎心,动乎体,其不可得而传者也。则凡所传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而考也,其喻人心,不可及矣。”《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孰能及之?

语译:

楚成王在殿上读书,做车轮的工匠扁在殿下面,站起来问楚成王说:“不知道主上您读的是什么书呢?”楚成王说:“是古代圣王的书籍。”轮扁说:“这是古代圣王的糟粕罢了,不是什么美好的东西。”楚成王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轮扁说:“根据我制作车轮的技艺。以圆规来画圆形,有矩来画方形,这是可以传授给子孙的。至于将三块木头合成一只车轮,心里可以感应到它,用肢体来操作,这是无法传授的。这样的话,凡是能够传授的,都是糟粕罢了。所以唐尧、虞舜的法度,可以考求出来,但是他们教人的心法,是无法触及的。”《诗经》上说:“上天的事情,是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的。”谁能够触及它呢?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