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03
经义:
君民的关系很重要,要想得到老百姓的爱戴,首先要对老百姓有爱护之心,老百姓能够拥护国君,自然兵强国兴;如果只顾一己之欢,却不顾惜老百姓,那么百姓也就不为己用,便会很快覆亡。这是儒家一直强调的道理。另一方面,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对于国家的治理还要求贤,真正的贤人对于治理天下的了解,若指诸掌,一目了然,如果君主能够完全的任用他,大则可以王天下,小则可以霸诸侯,如果不任用他们的话,国家的命运便岌岌可危了。这一章所述的主要是爱民、任贤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经文: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不能爱其民,而求民亲己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弗为用,弗为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欲不危削灭亡,不可得也。夫危削灭亡之情,皆积于此,而求安乐是闻,不亦难乎?是
欲附下一民,则莫若
语译:
国君是老百姓的源头,源头的水清,下流就清;源头的水浊,下流也就浑浊。所以有国家的人如果不能够爱护他的老百姓,却想要求老百姓对自己亲近和爱戴,那是得不到的。老百姓对于自己不亲近也不爱戴,却要求他们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也是得不到的。老百姓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牺牲,却想要求兵力强盛,城池坚固,那也得不到。兵力不强盛,城池不坚固,却想不会危险、削弱、灭亡,那是得不到的。危险、削弱、灭亡的情况,都在这里积累起来,却还要求国家安定快乐,那不是很困难吗?这便是狂乱的人。可悲啊,狂乱的人等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灭亡。所以在上的君主如果想要国家富强稳定安乐,最好是反省自己。
想要使臣下亲附,使老百姓统一,最好是返回到对于政治的治理上。要管理好政事,让风俗醇美,最好是先寻求贤能的人。那贤明的人,虽然生活在今天,但是他的志向却在于实行古时的大道。因为天下的王公没有喜欢这样的大道的,他自己却独自去爱好它,天下的老百姓没有去做的,而他却独自地去实行它。做这种事情的人一般都很穷困,但是他仍然去做它,而没有一时一刻的懈怠减弱。他独能明了古代的君王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的原因,也知道他们失掉天下的原因,他知道国家的安定和危险,好和坏,就好像是分辨白色和黑色一样清楚,就是要寻求这样有贤能的人。君主如果想要国家强大稳定安乐,那最好就是和这样的人共同去治理它。大用这样的人就可以统一天下,诸侯都来臣服;小用他也可以使自己国家的威严达到邻近的国家,没有人能够抵挡住。像殷朝用伊尹,周朝用姜太公,这可以说是大用他们了;齐国用管仲,楚国用孙叔敖,这可以说是小用他们了。大用他们就像殷、周那样统一天下,小用他们就像齐、楚那样成就霸业,所以说:精粹完全地任用他们就可以统一天下,驳杂而不完全任用他们就可以成就霸业,完全不用他们就没有国家不灭亡的。《诗经》上说:“天下没有好政治,就是因为不用贤良的人。|不任用贤良的人而不亡国的,还没有过。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