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举——贤能不待次而举(《韩诗外传·卷五·第三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5-03

经义:

这一章所说的是任人以及养民的问题。举贤废不肖,完全依照他本身的道德和才能,而并不考虑他的出身,因此出身虽然高贵,如果没有才能,不行礼义,就废黜他;出身虽然低贱,但是有才能而知礼义,就任用他。对待老百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或养之,或放之,或杀之,各据其不同的情形。

经文:

王者之政,贤能不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也,行绝礼,则归之庶人,遂倾覆之民,牧而试之。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而待之,安则畜,不安则弃。反侧之民,上收而事之。而衣食之,覆无遗。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语译:

一统天下的王者的政治,有贤德和才能的人不需要等待官位升迁的一定次序,就得到任用,没有才德的人立刻就被废弃掉,大恶之人不必教育就加以诛灭,一般的老百姓不必等到国家政法全部推行就已经得到教化。如果名分还没有确定,就按照贤能的等次来确定他们的地位。即使是公卿、大夫的子孙,如果行为背弃了礼仪,就把他们和一般老百姓归在一起;即使是一般老百姓的子孙,通过积累学识,端正自身的行为,遵守礼仪,就把他们和士大夫归在一起。作乱的人,管理他们,并考验他们,等待他们能够改过自新,如果能够安定了,就养育他们,如果还是不安本分,就放弃他们。有聋哑等各种疾病的人,由公家给与他们救助,给他们衣服、食物,使他们能够得到普遍的照顾,没有遗漏。才性和行为违背时代礼义的,就把他们杀死,不得赦免,这叫做上天的诛杀,这是王者的政事。《诗经》上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去死呢?”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