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礼重在守信、不失本分(《韩诗外传·卷四•第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25
经义:
齐桓公是春秋时最早的一位霸主,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诸侯间的盟主,和他尊礼仪、讲信用有关。燕君因为畏惧齐桓公而送他送出国境,这本是失礼之事,但这种失礼也和齐桓公本人有关系,所以齐桓公割地给燕国,是为了挽回燕国的失礼行为,这是难能可贵的事,因此诸侯才觉得齐桓公可以信任,来朝见齐桓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情形颇不相同,春秋时诸侯大多数还是比较重视礼和信的,而到了战国,这一准则逐渐被诸侯放弃了。
经文:
语译:
齐桓公讨伐山戎,路过燕国。燕国国君去送他,一直送到自己国境之外。齐桓公问管仲:“诸侯互相送行,本来就是能够送出自己的国境的吗?”管仲说:“如果不是送天子,就不可以送出国境。”齐桓公说:“是这样,燕国国君是因为畏惧我才失礼的。我不能让燕国国君失礼。”于是把燕国国君送他所到的地方都割让给了燕国。其他诸侯听说这件事后,都到齐国来朝见桓公。《诗经》上说:“恭敬地做好你本职的工作,喜爱正直的人士。神听到了这件事,也会帮助你获得很大的福祉。”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