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一统国家结构形式比西方联邦制更为高度发展(《汤誓》一)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发布时间: 2022-04-21

经义:

《汤誓》是商王朝建立者商汤灭夏、鸣条决战前的誓师词。同《甘誓》一样,汤也以“天命”名义进行讨伐。在中国文化中,“天命”不是抽象的,而是表现为具体行为——下文商汤历数了夏桀的暴行。

大而言之,中国历史分为两大阶段,一是秦汉以前,夏商周三代是以众多诸侯为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文化共同体;二是秦汉以后诸朝代,是以中央直接统治的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的政治-文化共同体。诸侯与郡县的不同在于:诸侯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政治权力的转移是世袭的。郡县则直接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管理,与当代官僚制度相似。

同西方政治组织形态比较,三代诸侯更像当代联邦中的“邦”,不似欧洲中世纪极为独立的“封建诸侯”。因为三代就有了大一统的制度设计,中央政府对地方诸侯有相当大的权力——涉及方方面面。如《虞书•尧典》所示,大舜王朝存在管理各种事务的官员。比如汤的先祖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被封为主管民事教化的司徒。

契的封地在商地,被赐予子姓,这是商朝之所以称商,作为诸侯兴起的起点。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说:“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

据《殷本纪》所记世系,可知汤是契的十四世孙。可见,夏与商并列存在,只不过在夏朝,商是夏的诸侯之一,夏则为政治共同体的核心。

代商的周也是这样,周人的祖先叫后稷,名弃,是帝尧王朝的农师,被帝舜封于邰地,姓姬。

夏、商、周三代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商人兴起,夏周则成众多诸侯之一,周人兴起,夏商则为众多诸侯之一。《史记•殷本纪》记述武王伐纣胜利后一系列安抚政策,重要一项就是封商纣王的儿子继承殷人的祭祀,其他商人后代也获封为从属于周的诸侯。因为商朝建立后,分封其子弟,后来这些人以国为姓,包括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史记•殷本纪》载:“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夏商周“诸侯联邦”的政治-文化共同体集权程度取决于中央政权的强弱。我们读《史记•殷本纪》就会清楚地看到,每当中央政府混乱衰弱之际,“殷道衰”“殷衰”之时,就会“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更详细说:“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无存者矣。”商末,武王伐纣会于盟津的诸侯就达八百之多,可见三代诸侯林立,并有不断统一的趋势。后经春秋战国,秦汉将中国凝聚为难以裂解的政治-文化共同体,绵延至今!

这是符合人类政治共同体复杂化历史大趋势的——先贤将这种大一统、天下为公的政治形态称为王道、大道,那是数千年来国人不变的理想!

在此意义上,大一统的中华治道符合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中国大一统国家结构形式比西方普遍施行的联邦制更先进!

经文:

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天命之。

语译:

鸣条之战前,商汤召开誓师动员大会。他说:大家到这里召开誓师大会,都要认真听我讲话。不是我商汤斗胆要灭夏,而是夏桀给人民带来无穷祸患,是上天命令我们终结夏桀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