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论“持盈之道”(《韩诗外传·卷三•第三十一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21

经义:

就周公的地位而言,他已经到达了一个极致,可谓是“盈满”了,但是他却能够躬自谦抑,寻访天下的贤士如有不足,主动将自己的地位放低,以朋友、学生的身分走访贤人逸士。天子的地位已经没有办法再高了,但这样的地位却是非常危险的,措置稍有不当,便会对天下国家乃至于自己造成极大的危害,《周易》中所谓的“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具有相当深刻的启发意义的。

经文:

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贽而师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千人,宫朝者万人。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近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宫成则必缺,屋成则必加,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亨,君子有终,吉。’《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诫之哉!其无以鲁国骄士也。”

语译:

周公代理天子之位的七年之中,他拿着礼物把对方当作老师去拜见的人有十个,用朋友

的礼仪去见面的有十二个人,他首先去拜访住在陋巷贫屋里的人有四十九个,时常向他进献善言的人有一百人,教导他的人有一千个,到他的宫廷里朝见的人有一万个。周成王封伯禽为鲁地的国君,周公告诫他说:“去吧,不要因为你是鲁国的国君就对士人骄慢。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帮助成王治理天下,我的地位对于天下人来说也不算低了。但是我为了接见天下的士人,洗头的时候还经常将头发拧干,吃饭的时候还时常将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只担心会失去天下的贤士。我听说过,德行宽广的人,用恭敬心来保持它,就很光荣;土地广大的人,用节俭来保持它,就很安定;职位高而俸禄厚的人,用谦卑来保持它,就能够显达;人民众多武力强盛的,用畏惧来保持它,就会胜利;聪明智慧的人,要用淳朴如愚来保持它,就会良善;博学多闻记忆力强的人,用浅显来保持它,就很明智。这六个方面,都是谦抑的道德。一个人能够有天子的高贵,有四海的富有,靠的就是这种道德。不谦抑而失掉天下,丧失了自己生命的,夏桀、商纣就是这样,难道不应该谨慎吗?所以《周易》里有一种道理,从大的方面来说,足以守住天下,从次一等来说,足以守住他的国家,从最贴近个人的方面来说,也足以保持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谦逊。上天的道理是减损盈满的,而补充不足的;大地的道理是改变盈满的,而补给不足的;鬼神的道理是损害盈满的,而加福于谦抑不足的;人间的道理是厌恶盈满的,而喜好谦抑不足的。所以衣服做成了一定要将它剪开做成衣襟,宫室盖好了一定要缺损一个角落,房屋做好了一定要给它加上一些不足之处,以表示它没有完成,因为上天的道理是这样的。《周易》里面说:‘谦逊,能够通达,君子有他的善终,吉利。’《诗经》上说:‘商汤谦卑不殆,圣明恭谨之德日益升起。’要以此为戒啊!不要因为自己是鲁国国君就骄慢士人。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