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于上(《韩诗外传·卷三•第十九章》) ​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7

经义:

本章先述人事,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和平安定,这样天道就会自然和人道相应,得以风调雨顺,天地和谐。所谓“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于上”。然后有才能的人便出来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互通四方有无,让老百姓储藏财货,以备荒年,那样即使遇到水旱灾害,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一幅简朴、理想的治理天下的图景。

经文:

太平之时,民行役者不踰时,男女不失时以偶,孝子不失时以养。外无旷夫,内无怨女。上无不慈之父,下无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妇相保。天下和平,国家安宁。人事备乎下,天道应乎上。故天不变经,地不易形,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动以雷电,润以风雨,节以山川,均其寒暑。万民育生,各得其所,而制国用。故国有所安,地有所主。圣人木为舟,剡木为檝,以通四方之物,使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余衍之财有所流。故丰膏不独乐,硗确不独苦。虽遭凶年饥岁,禹汤之水、旱,而民无冻饿之色。故生不乏用,死不转尸。夫是之为乐。《诗》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语译:

天下太平的时候,百姓从事征役不会超过耕作的时间,男女能够及时婚配,孝子能按时奉养父母。在外没有找不到妻子的男子,在内没有找不到丈夫的女子。在上没有不仁慈的父亲,在下没有不孝顺的子女。父子互相勉励而成就,夫妇互相爱护而相安。天下和平,国家安定。凡是能够做到的顺应天道的人事都已经具备,上天就与人事相应。所以天不改变它的常道,大地也不变化它的形状,太阳和月亮都光明地列在天上,众星宿也各有它固定的位置。天地化生万物,阴阳二气很和谐地运行。以雷电来发动万物,以风雨来滋润万物,以山川来调节万物,以寒暑来平衡万物。百姓繁衍后代,各自得到他们应有的住所,安居乐业,然后来制衡国家的用度。所以国家能够安定,土地各有它的主人。圣人剖开树木做成舟,砍削树木做成桨,以流通各地的物品,使处在水泽中的人也有足够的木材用,使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有足够的鱼吃,使多余的财物能够流通到各地,所以土地肥沃的人不单独享用,土地贫瘠的人也不会单独受苦。即使遭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就像夏禹、商汤所遇到的水灾、早灾那样,老百姓也不会受冻受饿。所以活着的时候不缺乏用度,死后不会被抛弃尸体,这才叫做快乐。《诗经》上说:“王师的战绩是多么辉煌,率领军队灭掉那昏聩的商纣王。”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