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能政治的招贤策(《韩诗外传·卷三•第十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7

经义:

《尚书·秦誓》中说:“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俗话也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大臣尚且应该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才,将他们的技艺才能当作自己的才能一样来为国家作贡献,作为国君就更应该如此。齐桓公因为一心要求天下的贤士,却忽略一些具有薄技微能的人,所以士人不敢轻易前来。东野鄙人对他说的“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这样的话,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这样的故事在古代有很多,例如《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也是类似的一例。

经文:

齐桓公设庭燎,为便人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使戏之曰:“九九足以见乎?”鄙人曰:“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固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导而至矣。《诗》曰:“自堂徂基,自羊来牛。”以小成大。

语译:

齐桓公在堂前设了大火烛,以方便想来见他的人,过了一年,没有一个士人来见他。这时候东面郊野的地方有人懂得算术,就来求见桓公。齐桓公让人以戏弄的口吻对他说:“懂得一点算术,就能见君主了吗?”这人说:“我听说国君在庭前设置了大火烛用来接待士人,可是一年以来都没有士人到来。士人之所以不来,是因为国君是天下贤良的国君,四方的士人都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国君,所以他们不来。算术,只是一项浅薄的才能,如果国君还能够礼遇有这种薄才的人,何况比这种才能更贤能的人呢?泰山不拒绝碎石,长江大海不推辞细小的河流,所以能够成就它们的广大。《诗经》上说:“从前的贤人有句话说:‘即使是樵夫,也值得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这是说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齐桓公说:“说得好。”就很好地接待这个人。过了一个月,四方的士人互相推荐来到齐桓公这里。《诗经》上说:“从堂上走到堂基,从小羊到大牛。”说的是从小到大。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