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所在,道之所存(《韩诗外传·卷三•第十四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5

经义:

古代这种“有来学,无往教”的观念,是出于尊师重道的考虑。所以凡是来学的,往往体现出一种对于“道”的真正的渴望和追求,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将“道”学好并且发扬下去。“师”和“道”是一体的,师之所在,道之所存,所以,尊师即是重道。

经文:

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明日袪衣请受业。《诗》曰:“日就月将。”

语译:

孟尝君请求向闵子学习,派车去迎接闵子。闵子说:“按照礼仪,有学生到老师这里来学习的,而没有老师到学生那里去进行教育的。将老师请到学生那里,然后向他学习,那是不能够学好的。老师到学生那里去教授,也不能够真正对您实行教化。如果这样的话,您就是那不能够学好的人,我就是那不能真正实行教化的人。”于是孟尝君就说:“我受教了。”第二天就来到闵子家里恭敬地向闵子学习。《诗经》上说:“日积月累地经常学习。”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