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何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久的一个朝代(《韩诗外传·卷三•第十三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5

经义:

本章重点是后半段,文章一开始所说的“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这样的异兆当然不必理会太多,重要的是姜太公和周武王所说的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武王克纣之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封历代帝王之后,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马放华山,牛放桃林,卷甲韬戈,示不复用,这也正是儒者们汲汲称道的地方,表示天下从此太平,不再有战争之事。而对老百姓进行教化又是另一件大事,孝悌忠信,讲求礼仪,种种教化,是所谓“天下之大教”。就其根本来说,仍然不外乎是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周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一个朝代,正是这种文明的力量。

经文: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者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骨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武王曰:“于戏!天下未定也。”周公趋而进曰:“不然。使各其宅,而其田,无获旧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于戏!天下已定矣。”乃修武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克纣于牧之野。《诗》曰:“牧野洋洋,檀车皇皇,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既商,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蒯,封帝尧之后于祝,封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表商容之闾。济河而西,马放华山之,示不复乘;牛放桃林之野,示不复也。车甲而藏之于府库,示不复用也。于是废军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驺虞》,然后天下知武王不复用兵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以敬坐三老五于大学,天子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所以教诸侯之悌也。此四者,天下之大教也。夫《武》之久,不亦宜乎!《诗》曰:“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言伐纣而殷亡,武也。

语译: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到了邢丘这个地方,车轭折成了三段,雨下了三天还不停。周武王心里畏惧,将姜太公请来问道:“或者还不能讨伐商纣王吧?”姜太公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车轭折成了三段,表示我军应该分成三个部分。雨下了三天还不停止,这是为了洗涤我们的兵士。”武王问道:“那应该怎么办呢?”姜太公说:“要是喜欢那个人,会连带着喜欢他屋子上那不吉祥的乌鸦,如果厌恶那个人,会连他们家的墙壁都憎恨。将敌人全部消灭,不要留下一人。”周武王说:“哎呀,天下还没有能够安定啊!”周公快步走上前说:“不是这样的。让每个人安居在自己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管他是故旧,还是新的相识,你都应该亲近他们之中有仁德的人。老百姓如果有什么过错,这过错应该由天子一个人来承担。”武王说:“哎,天下已经能够安定了。”于是整顿军队,驻兵在宁这个地方,将邢丘改名为怀,将宁改名为修武。于是在牧野战胜了商纣王。《诗经》上说:“牧野广大宽阔,檀木的兵车明亮闪耀,四匹马威武雄壮。三军的统帅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攻打商朝,天下一朝就获得了清平。”周武王到达商国,还没有来得及下战车,就命人敕封黄帝的后裔统治蓟地,敕封尧的后裔统治祝这个地方,封舜的后裔统治陈地。下了车以后,封夏禹的后裔统治杞这个地方,封殷商的后裔统治宋这个地方,修理比干的墓地,将箕子从监狱里释放出来,表彰贤臣商容的里巷。渡过黄河向西,将战马放养在华山的南面,表示不再用战马作战;将拉辎重的牛放在桃林的田野里,表示不再用它们来拉战斗的物资;将战车和盔甲都涂上牲血进行祭祀,收藏在国家的府库里,表示不再用它们来战斗。于是解散军队,在郊外的射宫里举行射礼,在东郊的射宫里射箭的时候,配合著《狸首》的乐曲,在西郊的射宫里射箭的时候,配合著《驺虞》的乐曲,然后天下人都知道武王将不再使用军队。在明堂里面祭祀上帝,而用文王配享,老百姓都懂得了孝道;定期朝见天子,然后诸侯都知道了如何做臣子;天子初春之时在专供祭祀用粮的籍田中举行耕种仪式,然后诸侯就知道了如何敬奉祖先。定期在太学举行食礼,隆重接待德高望重的三老,天子亲自捧着盛酱的食器请他们食用,吃完了,天子亲自拿着酒爵请他们漱口,用这种典礼教导诸侯,让他们懂得敬老的道理。这四种都是天下最重要的教化内容。这种表现文治武功的《武》舞,要演奏很长的时间,不是很适宜的吗!《诗经》上说:“战胜殷朝,灭亡他们,确立你的功勋。”说的是讨伐纣王而殷朝灭亡,这是武王的功业。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