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多容,圣人寡为(《韩诗外传·卷三·第一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3

经义:

返朴归真是后世很多人都喜欢去说的道理,这常常被视为是道家的学说,但是儒家有时也有这样的思想在里面。当然,我们今天可以认为,古代之所以只用些简朴的东西,是因为当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那我们今天很多东西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必需品,却引发人对于这种非必需品的追求,反观《老子》中所说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那么推崇古人简朴的观点,倒对社会安定有好处。

经文:

传曰:昔者舜甑盆无膻,而下不以获罪。饭乎土簋啜乎土型,而农不以力获罪。麑衣而暨领,而女不以巧获罪。法下易由,事寡易为,而民不以政获罪。故大道多容,大德多下,圣人寡为,故用物常壮也。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诗》曰:“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忠易为礼,诚易为辞,贤人易为民,工巧易为材。《诗》曰:“政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语译:

古书上说:从前舜的生活简朴,炊具里面没有肉类,所以在下的老百姓也不会因占有过多而受到罪罚;他用瓦制的食器吃饭,用瓦做的器皿喝汤,而农民也不会因致力于做更好的食器而受罚;他穿鹿皮兽领的衣服,女子也不会因去制作工巧的衣服而受罚;法令简单就容易遵守,事情少就容易做,老百姓不会因触犯国家的政令而受罚。所以掌握到大道的人能够宽容,具有伟大德行的人能够接近在下面的老百姓。圣人作为很少,所以常常能够做出伟大的事情来。古书上说:“平易简单就可以得到天下的道理。”忠心容易合于礼仪,诚恳容易说话,贤良的人容易做良民,工匠灵巧容易处理材料。《诗经》上说:“岐山下有平坦的道路,其子子孙孙永远要保有它。”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