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11
经义: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而知道。一些道理,“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诸己而存矣”,通过自我反省,完全可以掌握大量的道理。在儒家看来,治理天下国家不过是自我修养的一个推衍而已,也就是所谓的“恕道”,因此这章一开始就说:“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恶,适情性,而治道毕矣。”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只在于推求发展自己的天命、心术、好恶、性情而已,可以说没有一个外在的法则是能够独立于自己的内心之外,这是儒家的一个大原则。
经文:
语译:
推究天命,治理自己的用心方法,管理好自己爱好和厌恶之情,调试好自己的性情,那么修养和方法都具备了。能够推究天命,就不会受到灾难和幸福的迷惑,不受灾难和幸福的迷惑,那么或动或静都能够合乎道理。能够治理好自己的用心方法,就不会无缘无故地高兴或者发怒,不无缘无故地高兴或者发怒,那么赏罚就不会有所偏私。管理好自己爱好和厌恶之情,就不会贪求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不贪求没有用的东西,就不会因为这些事物而损害自己的天性。调试好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欲望就不会超过一定的节制,欲望不超过一定的节制,那就能够修养自己的天性而感到满足。这四种修为,不需要向外面寻求,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通过反省自己,就会知道,它们本来就存在于自身。做人是为了能够使别人高兴,如果表现都符合仁德和道义,行动成为他人的准则,自然会让别人觉得高兴。《诗经》上说:“要砍伐木头做一个斧柄,它的法则离自己不远,就在自己手里的斧头上。”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