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可不重视威仪(《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八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09

经义:

古人重视威仪,因为古代相信人表里一致,所以说“诚于中,形于外”。一般而言,威仪是能够引起人的尊重崇敬之心的,如果是真正发乎内心的威仪,那么对于他人而言,即使不闻其声音,不见其行事,自然会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便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如果纯粹是一种外在的打扮,那当然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经文:

上之人所遇,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人君者。《诗》曰:“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语译:

在上位的人,人们最先看到的是其容貌,其次是其声音,最后才是其行事。所以一望而知道他适宜做人君的,是他的容貌;接近他之后,知道他是可以信任的,看的是他的表情;说出来安定而适中的,是他的言语;长久相处而觉得他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的行为。所以君子的容貌表情,天下人都把它当成准则来瞻望,不须要假借语言,就知道他适合做人民的君主。《诗经》上说:“脸色红润得像涂上了红颜料,那就是我们的君王啊!”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