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三章》)

作者: 孙立尧   发布时间: 2022-04-08

经义:

有贤人要知道任用他,这是一个国君圣明的表现。鲁哀公说不上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君主,虽然不像桀、纣那样昏聩,但也是很难辅佐的人。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要寻求一个明君作为自己的辅佐对象或者施展自己的抱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从这一章的记载来看,田饶离开鲁哀公,当然也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这样的记载虽然不能作为史实来看待,但是可以从寓言的角度来分析它对于后人的一些启示。也就是说,在上位的人应该善于发现才能,任用贤才,这样对于国家才会有利。

经文:

伊尹去夏入殷,田饶去鲁适燕。介子推去晋入山。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曰:“君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而食之者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矣。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止,吾将书子之言也。”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三年,燕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国。适彼乐国,爰得我直。”

语译:

伊尹离开夏朝到商汤那里去,田饶辞别鲁国到燕国去,介子推离开晋国到山里去。田饶做鲁哀公的臣子但得不到重用。他对鲁哀公说:“我将离开您,就像黄鹄一样飞走了。”鲁哀公问:“这是何意?”田饶回答说:“您难道没有看见鸡吗?头上有鸡冠,这是有文采的表现。脚后附着的足距,这是勇武的表现。如果有敌人在前面它敢于上去搏斗,这是勇敢的表现。得到食物就向别的鸡叫唤,这是有仁德的表现。守着夜晚等待天亮,按时鸣叫,这是有信用的表现。鸡有这五种德行,而您仍然每天煮熟吃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所来的地方比较近。黄鹄一飞起来有千里之远,停在您的园囿池沼里面,吃掉您池沼里的鱼鳖,啄食您的谷物,没有像鸡那样五种德行,但您仍然把它看得很尊贵,这是因为它来的地方远。我将离开您,就像黄鹄那样飞走了。”鲁哀公说:“留在这里吧,我将把你的话记下来。”田饶说:“我听说,吃别人食物的人,不损毁盛食物的器具;在别人的树下受到庇护的,不折掉树木的枝干。您有臣子却不能够任用,为什么还把他的言语记下来?”于是离开到了燕国。燕国任用他为宰相。三年之后,燕国的政治非常稳定,国家没有强盗和窃贼。鲁哀公深深地叹息,为了这件事三个月不入内室,减少施于犯人面部的刑罚。说:“以前没有谨慎,事后却感到后悔,难道还能重新得到吗?”《诗经》上说:“我将离开你,到那快乐的国度,快乐的国度啊快乐的国度,在那里才能够得到我的价值。”

(整理自孙立尧注译:《新译韩诗外传》,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版。经义为原书“研析”部分,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标题为整理者所加。)